近日,全国首个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准化试点”,已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完成公示。
该试点由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中心”)牵头,采用“1+N”模式推进:以上海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为核心,联动河南、江苏常熟、江苏吴江、北京石景山、深圳、河北、重庆、吉林、陕西榆林等全国分训练场,围绕具身智能训练场制定80余项标准,同步在分训练场推进标准落地验证与动态优化。
此举不仅标志着上海在具身智能这一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更意味着国家层面将以标准化训练场为基础,推动全国主分训练场标准统一,联动各省市实现数据归集、标准共建、生态协同与场景落地的系统性布局。
试点将依托“基础+特色”标准体系,围绕实体物理场、虚拟训练场、本体/部组件、场景应用四大领域,为行业确立统一标尺,促进数据流通与全国训练场互联互通。同时,打造“1+N”主分联动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建设方案。
作为标准研制核心,国地中心主训练场将通过分训练场反哺高质量数据,预计2025年归集真机数据15万小时,年产能超百万小时。各分训练场聚焦区域特色产业:河南深度融合12大传统产业,建27个拟真场景,一期日采数据超5万条;江苏常熟聚焦纺织、汽车零部件,以实物+仿真提供数据;吴江部署30台“夸父”机器人,年数据超200万条;北京石景山场地超1万,部署上百台异构机器人,年产数据超600万条(京津冀核心节点);深圳日处理数据50TB,打造生物制造新范式;河北面向钢铁、能源等行业构建数据集;重庆支持五大场景异构机器人并发训练,年采集能力3PB;吉林服务汽车、光电、农业三大产业,构建10+场景生态;陕西榆林则打造西北能源标杆,构建国内最全井下开源数据集,接入主训练场中枢。
此次试点建设不仅是国地中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我国具身智能产业从单点技术创新迈向体系化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构建以主训练场为标准中枢、以“麒麟”“白虎”为支撑、以全国“1+N”网络为脉络的标准化生态,国地中心正凝聚产业力量,推动创新协同。
#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