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稀土投资:从“追热点”到“看产业”的踩坑与成长
说起稀土投资,我前前后后折腾了3年,从一开始盲目跟风赚快钱,到后来沉下心研究产业链,算是踩过坑也摸到了一点门道。
第一次入场:跟风追涨,赚快钱也栽得快
2021年下半年,朋友圈和财经新闻里全是“稀土是工业黄金”“新能源刚需”的声音,加上当时稀土价格连着几周上涨,我没多想,就跟着买了两只热门的稀土矿企股票。一开始确实顺,半个月就浮盈了15%,那会儿觉得投资稀土简直太简单了。
但没等我高兴多久,政策风向就变了——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约谈了几家头部矿企,同时加大了稀土配额供给。消息一出,稀土价格掉头下跌,我买的股票一周就把之前的盈利吐光了,还亏了8%。当时慌了神,赶紧割肉离场,第一次稀土投资以“追涨杀跌”告终。现在回头看,根本没搞懂稀土价格受政策、供需双重影响的逻辑,纯粹是盲目跟风。
沉下心研究:从“上游矿”转向“下游磁”
亏了钱之后我没再急着入场,而是花了两个月翻研报、看行业数据。慢慢发现,稀土产业链里,上游的矿山和冶炼企业虽然直接受益于价格上涨,但也最容易受政策和价格波动冲击;而下游的稀土永磁企业,尤其是做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一方面有技术壁垒,另一方面直接对接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等终端需求,只要下游行业在增长,企业的订单就有保障,而且它们的定价模式是“原材料成本+加工费”,能部分转嫁稀土价格波动的风险。
2022年上半年,我筛选了几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磁体的企业,对比了它们的客户结构(有没有绑定主流车企)、研发投入和产能规划后,分批建仓了其中一只。虽然期间稀土价格也有反复,但这家企业的业绩一直稳步增长,股价一年多涨了近40%,这次算是真正靠研究赚到了钱。
现在的感悟:不赌短期波动,看长期趋势
经过这两次经历,我现在投资稀土更偏向“长期布局”,不再盯着短期价格涨跌。我觉得稀土的核心逻辑还是“新能源转型的刚需”——无论是电动车、风电发电机,还是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都离不开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只要这个大趋势不变,行业的长期需求就有支撑。
现在我还配置了一部分稀土主题基金,既覆盖了上游矿企,也包含了中下游加工企业,比自己单吊个股更分散风险。虽然基金涨得不如单只牛股快,但胜在稳,不用天天盯盘焦虑。
总结下来,稀土确实是值得长期关注的赛道,但绝不是闭眼买就能赚钱的“风口”。踩过的坑教会我:投资任何行业,都得先搞懂它的产业链逻辑和核心驱动因素,跟风和贪心永远是投资的大忌。


#史上最薄iPhone来了 !果链影响几何?# #A股缩量调整!沪指考验3800点关口# #百辩基民秀之开诊吧# #指数操盘手集结令# #黄金突破3600美元!空间还有多大?# #九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