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基金出现发售仅1天就触及募集上限,提前结束募集并比例配售的情况。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情况跟以前的一日售罄比例配售有很大不同了。
当年的基金发行热潮
上一轮大好行情,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公募确实成为资金流入市场主要的通道。说实话,很多从业不少年的人都想不到会那么好……
当时确实有不少的产品,设置了较高的募集上限,80亿、100亿甚至更高,照样一天可以募集得到。热情的投资者甚至主动准备更多的资金,以对应比例配售的情况,希望通过提高认购金额,多确认一些基金份额。这样的操作也会进一步推升基金的认购金额。
除了上限设置得高,投资者主动提高认购金额。这种热潮还不限于个别渠道,而是在渠道普遍存在的。不少渠道都有这个能力,也不论产品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市场非常火热!就是非常任性!
如今的“热潮”
这一轮行情,基金大概率要为上一轮行情里的“莽撞”均值回归一下,即便有所表现,也还是ETF更招人稀罕一些,至于主动基金,不少投资者还没缓过劲儿来。
所以近期虽然有一些一日结束募集的案例,但这些案例中,$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 设置的募集上限仅为50亿元、10亿元,跟之前根本没法比。参与认购的资金在七八十亿、三四十亿级别,更是没法比的,搁以前百亿募集上限的时候,这至少还得再卖一天。也没有听说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基金份额,主动提高认购金额的。
至于销售渠道,也是局限在比较小范围的,并不具有普遍性。销售会比前两年容易些,但远远达不到之前那种高度。市场整体热度比较不错,但是基金市场其实并没有恢复那么多,还是有些困难的,不少产品还是有些难。
不过现在这较低的募集上限,设置得合理多了。
此一时彼一时
前前后后的情况,还是一直在市场里沉浮的投资者比较熟悉。当然有些人也不是不熟悉,只是想搞个大新闻而已,都是为了生活。
信息多并不完全是好事情,越来越多的信息也就意味着分辨越来越困难。柠檬君最近接触到不少投资者,开口就是“这两年没怎么看,XX怎么这样了?”。这类“断片儿”的投资者或许正是这种内容的精准受众?
此一时彼一时,虽然“这次不一样”很少验证,但是每轮行情都会有所不同,拿着上轮的剧本,指望这轮行情的走势复刻,大概率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