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度版本答案#
$博时黄金ETF联接A$ $博时黄金ETF联接C$
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交织的背景下,避险资产始终是资金的“安全港湾”。对于四季度资产配置,黄金无疑是值得重点布局的标的,我计划预留20%-30%的仓位参与其中。这一决策并非基于短期行情炒作,而是源于对全球经济核心矛盾的判断——美国债务危机引发的美元信用弱化,正在让黄金的避险价值被持续重估。
黄金的核心逻辑从未复杂,始终围绕“避险”二字展开,而当前美国的债务困境正是这一逻辑的最佳注脚。尽管此前市场关注的美国国债规模已超38万亿,但最新数据更显严峻:2024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83万亿美元,创下非疫情时期的历史峰值,而债务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较上一年激增29%,这一数字已超过国防预算与老年医疗保险计划支出之和。更值得警惕的是,联邦债务利息占GDP比重升至3.93%,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意味着美国政府已陷入“借新还息”的恶性循环,新增借贷的主要用途仅是偿还旧债利息,债务雪球正越滚越大。
这种不可持续的债务模式,正在加速美元信用体系的松动。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信用锚定长期依赖美国的经济实力与财政纪律,但如今这一基础已出现裂痕。数据显示,2024年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降至46%,而黄金占比则升至20%,首次超过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这一变化背后,是各国央行对美元资产风险的重新认知——美国两党在债务问题上的反复博弈、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让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当货币信用失去坚实支撑,兼具价值储藏与避险属性的黄金,自然成为国际资金的优选。
当前黄金行情已充分印证这一逻辑的有效性。截至目前,伦敦金现价格逼近4000美元/盎司,纽约金期货价格突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50%,创下1980年以来的最佳表现。行情强势的背后,是资金的持续涌入: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136吨,新兴经济体成为购金主力,波兰、印度、中国分别增持89.5吨、72.6吨、44.2吨。更具标志性的是,柬埔寨等国已开始调整黄金储备存放地,将部分储备转移至中国深圳保税区,这一举措正是全球资金“去美元化”、拥抱黄金避险的鲜活注脚。
从四季度市场环境来看,黄金的支撑因素仍在强化。一方面,美国债务问题暂无解方,跨党派研究机构预测,无论后续政策走向如何,未来十年美国债务仍将新增数万亿美元,债务可持续性风险将持续扰动市场。另一方面,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未平,叠加IMF警告的全球公共债务即将突破100万亿美元的风险,避险情绪难以降温。此外,美联储虽已开启降息周期,但美国通胀的黏性与债务扩张带来的货币贬值压力,仍将支撑黄金的抗通胀需求。
对于20%-30%的仓位规划,本质是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黄金当前虽处于高位,但相较于美元信用体系弱化的长期趋势,其价值重估尚未结束。预留部分仓位布局,既可以规避单一资产的波动风险,又能把握债务危机与信用重构过程中的长期机会。过度重仓可能面临短期行情回调的压力,而仓位不足则可能错失避险资产的估值提升红利,20%-30%的配置比例恰好兼顾了安全性与进攻性。
展望四季度,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矛盾仍将围绕美国债务风险与美元信用展开。当“借新还息”成为美国政府的无奈选择,当美元储备地位持续下滑,黄金作为“无信用背书的硬通货”,其避险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以20%-30%的仓位布局黄金,既是对不确定性的应对,更是对资产安全的守护,而这一配置逻辑,有望在四季度的市场行情中持续得到验证。@博时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