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黄金会说话# 在经历史诗级的连续大涨后,金价变得很“敏感”,只要基本面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剧烈的波动:近期俄乌停战预期、中美贸易缓和,叠加美元指数走强(美国政府停摆危机接近解决,国债收益率回落),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黄金形成了“压制”,这也是本次金价调整创下12年单日最大跌幅的原因。
但我觉得中长期黄金还没有涨完,目前支撑黄金上涨的三个核心因素并没有发生改变,从历史数据来看,黄金上涨大周期中,阶段性短期下跌幅度基本上就在10%多,所以对于长期的资产配置而言,这次回调其实是个不错的买点。
1. 全球经济疲软与货币宽松
长周期来看,金价的上涨会贯穿整个降息周期。美联10月降息后,市场预期2025年底前美联储还将降息1次。在这种情况下,黄金的金融属性使其在降息周期前期和中期更具吸引力。美国近20年内有过2轮大降息(2008年、2019年)从前2轮降息周期可以清晰看出来:在降息末期,美国利率跌到低位后,黄金还在继续冲了一段时间,随后才真正到来顶点。目前,美国降息可以说才开始不久,肯定算不上末期。当然现在金价超过了4000美元,肯定不能说“才开始”,但肯定“没结束”。美国通胀后续受关税和降息影响可能具有较强韧性,欧洲主要经济体也面临财政状况恶化和滞胀风险。在滞胀环境中,黄金相较于其他大类资产更具优势,能更好地发挥避险保值功能。
2. 大国关系紧张与“去美元化”隐忧
美元和美债的信用基础最近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美联储的独立性似乎受到了一些干扰;另一方面,政府赤字率一直在攀升。主权债务信用风险也开始显现,这让不少投资者对现有的信用货币体系多少有些担忧。这两方面因素叠加,使得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全球多个主流国家30年长债利率都在走高,债的利率走高,代表债的价格走低,说明代表国家信用的长期国债都在被抛售。为什么会抛售国债?说明市场正在重新审视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大家开始担心各个国家中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当预期政府债务上升,市场担忧债务持续性,就会要求更高的长期收益率作为补偿。既然连“长期国债”这种避险资产都不再可靠,那么资金会去哪里呢?答案就是黄金,当市场开始担忧主权信用时,只有不被某个央行左右的贵金属才是最终硬通货,最终的避险选择。22年俄乌冲突,俄罗斯很多海外资产被冻结,从那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央行大量购金,目前我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了。对黄金的资产配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这种对黄金需求的增长,自然就为金价提供了比较强的支撑,也推动了黄金本身以及黄金相关股票的价格中枢逐步上移。
3. 较长时间内的供求不平衡
黄金一年产量三千多吨,几乎没有增量。抛开用作首饰和工业生产,可供储备的量就一千吨。而从需求上看,除美联储外,全球央行储备中黄金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国债。中国年购金超1000吨(目前的储备占比仅7.6%,目标20-30%,潜在还有3000-5000吨的需求)。近期高盛的报告也揭示了大型长期资本配置者的持续入场。高盛指出,近期ETF流入的速度和客户反馈显示,许多长期资本配置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各国央行、养老基金、私人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正计划增加黄金作为其战略投资组合的多元化配置。这些机构通常需要数个季度的审批周期,意味着需求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释放。
虽然黄金是确定性较强的资产,但是黄金的走势历来波动较大,每一次上涨之间都会有明显的调整,尤其在整数关口附近,例如4000美元一线,黄金往往会反复震荡,短期波动较大,应以中长期心态对待,采用定投黄金ETF,如$博时黄金ETF联接C$ 的方式参与是比较合适的。黄金基金产品费用低、可随时交易、适合组合配置。当金价出现回调时适度多买一些,当价格短期涨势过猛时减少买入,能够有效的平滑成本、分散风险。@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