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债启航# $博时裕乾纯债债券C$ 5月7日央行“双降”政策落地,释放约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为债市带来结构性机遇。作为一只聚焦中短债的纯债基金,博时裕乾纯债债券C的投资逻辑与市场变化形成鲜明呼应,其持仓特征和策略选择在政策周期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从短期市场反应看,政策对中短债的利好更为直接。降准0.5个百分点推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1年期国债收益率次日下行4BP至2.05%,而中短久期债券对利率波动的敏感度更高。以博时裕乾为例,其持仓中金融债和企业债占比近70%,且久期控制在2-3年,短期内流动性溢价下行带来的估值修复效应更为明显。同时,政策利率同步下调0.1个百分点,尽管可能导致部分固收类资产利息收入微降,但金融机构低成本资金供给增加,促使债券发行利率下行,为基金置换到期资产、优化久期配置创造了空间。这种“以新换旧”的操作,实际上为组合带来了提升收益的隐性机会。
市场分化特征在此次调整中尤为突出:长债因“预期兑现”出现短暂回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而中短债的抗跌属性却进一步凸显。博时裕乾的中短久期策略天然规避了长债的利率风险,其机构持有比例超过60%的结构优势也值得关注——这类资金更注重净值稳定性,而当货币基金收益率因流动性泛滥可能跌破2%时,中短债基金的“稳健收益+低波动”特性将吸引避险资金流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已出现阶段性分流,此类纯债基金的规模韧性在宽松周期中有望持续显现。
从中期配置价值看,博时裕乾的策略适配性更加明确。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2.7%以下的历史低位,长债性价比承压,而中短债收益率仍维持在2.5%-3%的合意区间,票息策略的安全边际更高。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提及的“高流动性资产配置+信用债骑乘策略”,恰好契合当前资金利率下行周期——通过持有剩余期限高于组合久期的债券,既能赚取稳定票息,又可通过期限利差收窄获取资本利得。若后续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央行或延续宽松,短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进一步打开中短债的资本利得空间;即使经济超预期修复,中短债的短久期特性也能有效控制净值回撤,相较长债更具防御性。
在存款利率下行、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以博时裕乾为代表的中短债基金,正成为资产配置中的“稳健锚”。其核心优势在于平衡了流动性、收益性与风险控制:既通过中短久期策略捕捉政策红利,又通过分散化的信用债配置和严格的久期管理,避免单一资产波动冲击。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产品的价值并非短期净值飙升,而是在政策“细水长流”的宽松周期中,通过票息积累和适度的估值修复,实现风险可控的长期回报。当前时点,关注该基金的券种配置比例变化及规模稳定性,或许能更清晰地把握中短债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投资主线——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正是纯债基金穿越周期的核心逻辑。@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