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回顾
上周资金面相对平稳,央行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权益市场周中出现显著回调,周五重新转强,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资金方面,DR001、R001周均值分别较前周变动-1.00BP、-2.18BP,DR007、R007周均值分别较前周变动-7.41BP、-7.89BP。利率方面,截至9月5日,1Y、3Y、5Y、7Y、10Y、30Y国债收益率较前周收盘分别变动+2.61BP、+1.00BP、-2.01BP、-1.00BP、-1.19BP、-2.50BP至1.40%、1.49%、1.61%、1.72%、1.83%、2.11%。国债利差方面,10-1Y利差由47BP收窄至43BP,10-7Y维持在11BP左右,30-10Y维持在30BP左右。信用债方面,以AAA级中票为例,短端利率下行为主,长端利率上行为主,整体曲线走陡,1Y、3Y、5Y、7Y、10Y中票利率分别变动+1.11BP、-2.64BP、-0.48BP、-1.11BP、+1.40BP,信用利差略有走阔。二永债方面,各期限二永债利率以下行为主,1-5Y各等级二永债普遍下行0-5BP。
具体来看:周一,早盘央行净回笼1057亿元,资金面整体均衡,受8月PMI小幅回升及权益端科技股上涨预期,沪指续创新高,债市情绪回暖,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0-1BP;周二,早盘央行净回笼1501亿元,权益市场高位调整,债市成交清淡,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围绕1BP内波动,30Y国债活跃券表现偏弱;周三,早盘央行净回笼1508亿元,重要活动结束后权益市场止盈情绪升温、继续高位调整,跷板效应下债市情绪回暖,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2BP,10Y国债收益率回到1.75%下方,30Y国债收益率在2%下方;周四,早盘央行净回笼2035亿元,资金面延续均衡,权益市场大幅回调,沪指跌破3800点,债市先强后弱、情绪谨慎,尾盘央行公告3M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上行0-2BP,10Y国债收益率回到1.75%上方,30Y国债收益率在2%上方;周五,早盘央行净回笼5946亿元,权益市场低开高走,向上反弹,股债跷板效应下债券收益率上行0-2BP,5Y以上品种相对更弱。
可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000832.CSI)上涨0.61%,万得全A下跌1.37%,转债与股票市场有所分化。转债市场周日均成交额828.3亿元,较前周减少178.6亿元。分结构看,中价转债、大盘转债、AA+评级表现相对强势,分别变动1.27%、0.95%、1.94%。分板块看,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医药和消费者服务板块涨幅居前;国防军工、计算机、综合金融和非银行金融板块跌幅居前。
市场展望
短期股债跷板效应仍是债市走势重要影响因素,9月债市仍处于年内季节性逆风,但基本面弱修复背景下,债市不具备趋势反转基础。
基本面上,本周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或验证出口强韧性,PPI环比或也有改善,但社融或迎拐点。此外,PMI已连续五个月处荣枯线下方,“弱现实”延续,高频数据同样显示淡季效应依然突出,需求对涨价的承接仍偏弱。“弱现实”决定国债收益率尚未趋势上行反转,但“强预期”推动债市短期进入情绪偏弱的逆风期,交易存在难度。短期降息落地概率不大制约收益率下行空间,股债跷板仍是交易主线、风险偏好存在反复扰动债市的可能,宽信用政策出台之前投资者也持观望态度,因此长债交易需等待更好时机,当宽信用政策落地致利空出尽,或10Y国债收益率上行至较高赔率时可关注交易机会。
短端方面,财政、央行联合发布会定调下央行配合财政发力较为积极,央行买断式逆回购、MLF常态化操作,国债买卖有重启可能,因此中下旬个别流动性缺口时点资金或有波动,但大幅收紧风险可控。银行理财仍有安全垫,净值回撤风险可控,负债端较稳定。因此可配置票息拿到确定性收益,当前可关注2-3Y信用债票息配置价值。
可转债方面,上周市场快速回调是前期风格极致集中后的理性风险释放。板块下跌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一是AI相关板块,二是军工板块。上周五市场反弹结构上可看出资金高低切换的格局,如成长中前期相对低位的电新板块表现强势。短期在牛市情绪仍在的氛围下,成长中的低位板块及反内卷主题或成为下一阶段主线。转债在估值端先于股市调整并企稳,其中百元溢价率从8月25日37%压缩至9月2日31%;偏股转债溢价率从16%压缩至10%,上周三、周四股市大跌期间转债估值小幅回升。目前转债估值整体回到7月底水平。往后看在转债供需格局矛盾仍在的大背景下,绝对收益资金前期减持转债后,后续压估值风险有限。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材料由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所有阶段。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代销机构提供的移动客户端、官网等渠道查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况和持仓收益等信息。
#万亿美元级“深空经济”概念来了##人形机器人热度不减 概念股持续活跃##九月基金投资策略##9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股债平衡:投资中的攻守道##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