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基金公司直销,可能一些新基民都没有听说过。
火热的代销与清冷的直销
绝大多数基民的投资之路,都是从代销渠道开始的。年纪大一些的,可能是从银行,听理财经理介绍开始的;年纪轻一些的,可能是听亲朋好友的,从某宝等互联网平台开始的。
不管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平台,这些都是代销渠道。其实很好理解,产品是基金公司的,他们帮忙销售,自然是代销,而基金公司自己销售的地方就是直销渠道。
大多数人购买基金的时候,除了赚钱,需求还有方便、快捷、便宜。所以代销渠道这种超市模式,还是更大众化的,直销这种只卖自家产品的专卖模式,注定是小众的。所以代销渠道通常比较热闹,而直销渠道比较清冷。不过销售金额差异没有客户数量差距那么大,因为不少机构客户是会选直销的。
由于不少基金公司直销门可罗雀,而运营却不低,所以有些基金公司陆续下线了直销App,干脆放弃了直销零售,还在坚持的大多数都是大中型基金公司,而有的基金公司把直销做成了代销,成立了子公司,不仅销售自家产品,还能代销其他家的产品,比如几个XX财富。
指数基金的专属份额
不认怂的基金公司直销,近来也有些新的尝试,吸引投资者。
其中之一就是上线专属于直销渠道的指数基金份额,通常叫“I”类份额,是i的大写,不是数字1啊!就像QDII,那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首字母缩写,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不是QD2。
这类专属份额,特点就是超低的销售服务费率,管理费、托管费乃至申购费、赎回费通常都跟基金的C类份额一样,但是销售服务费率通常低到0.01%/年,日常都感受不出来。
这么低的费率还是很吸引人的,如果基金公司产品线还比较丰富,可能一些专门做指数基金的投资者,也不介意锁定一两家直销平台做指数轮动,这销售服务费率比买卖ETF的交易佣金还低。如果后续效果比较好,可以期待更多的基金公司参与其中。
QDII基金的专属限额
现在QDII基金比较火,很多产品都处在严格限购状态。
有的基金公司就推出了直销专属份额,并不见得在费率上有什么优势,但是限额要比代销渠道宽松。
比如说某QDII债券基金,代销渠道销售的份额限额100元/日,直销渠道专属份额限额则高达50万元/日,是代销渠道的5000倍。如此大的差距,想买的投资者肯定是要去直销渠道才能买个“痛快”了。
如果额度持续紧张,或许会有更多的基金公司效仿。
至于“折上折”,申购费0.1折这种,则是基金公司直销平台常见的招徕手段,就不多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