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凭借科技捕手吴国清的高超操作,其核心策略为聚焦机器人产业链高集中度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近60%),重点布局精密传动、智能控制等国产替代环节,且低费率(0.8%)与小规模(14-18亿元)赋予灵活调仓优势。

一、基金核心优势:精准卡位机器人产业链,攻守兼备的“科技捕手”
作为一只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001770)在今年涨幅61.77%、最大回撤仅9.17%的优异表现,成为科技赛道中的“黑马”。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科技与稳健的完美平衡
基金由“科技捕手”吴国清操盘。吴国清作为清华博士,深耕高端制造领域,2025年接管后81天内贡献67.81%回报,精准押注机器人产业。部分仓位配置国债,2024年最大回撤仅-7.88%。这种“科技进攻+固收防守”的组合,使基金在2025年Sharpe比率提升至4.50,远超同类平均。
高集中度持仓:聚焦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近60%,重点布局机器人精密传动、智能控制等细分领域。例如,浙江荣泰(机器人精密部件)、斯菱股份(智能传动)等标的,直接卡位国产替代关键环节。2025年二季度,其持仓中制造业占比高达88.7%,与机器人产业爆发周期高度契合。
低费率+小规模:灵活调仓的“黄金窗口”
基金运作费率仅0.8%,低于同类平均1.45%,且规模稳定在14-18亿元区间。这种“小而美”的体量,使其能快速捕捉中小盘成长股机会,避免因规模扩张导致的策略失效。

二、长期持有理由:机器人产业革命的“上车券”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战略,工信部等七部门推动深海机器人研发,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特斯拉Optimus部署量超预期,国产减速器、伺服系统国产化率突破50%,单台成本从100万降至30万,量产门槛彻底打破。
需求端爆发式增长
无人环卫机器人订单排至2026年,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冲2800亿元;制造业升级催生大量自动化需求,老龄化则带火医疗护理机器人。据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产目标达百万台,产业链空间堪比新能源汽车。
估值安全边际充足
当前机器人指数PE(TTM)为42倍,低于5年中枢值55倍。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通过精选高成长标的,在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中获取双重收益。

三、我的投资故事:从“小众零件”到7倍收益的预判
2024年9月,当市场还在追逐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概念时,我通过研究宇树科技的技术路线,发现其创始人王兴兴明确放弃高价行星滚柱丝杠,转而采用更易量产的电机电控组合。这一差异化路径,让我锁定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长盛轴承。
逻辑链拆解:
技术需求:人形机器人关节需频繁活动,自润滑轴承是刚需,且家用场景必须低噪免维护。国产替代:长盛轴承自主研发的无铅自润滑轴承,打破国际垄断,且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3。产能储备:公司早在2022年就布局机器人轴承产线,2024年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2月,我以12元成本重仓长盛轴承。尽管当时其机器人相关收入占比不足1%,但技术储备与产能优势使其成为“概念纯度最高”的标的。2025年2月,随着宇树机器人春晚跳舞视频刷屏,长盛轴承股价开启狂飙模式,5个月内暴涨743.85%,成为A股“机器人轴承第一股”。
遗憾与启示:
尽管因仓位限制未能重仓,但这次投资让我深刻理解:机器人赛道的投资需聚焦“技术路线差异+国产替代进度+产能储备”三重逻辑。如今,我已将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作为核心配置,其主动管理能力与产业链布局,正是普通投资者低成本参与机器人革命的“最佳工具”。
结语:站在产业革命的起点
机器人不是短期炒作,而是堪比新能源的长周期赛道。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通过“科技捕手+固收盾”的组合、精准的产业链持仓、亲民的费率,为投资者搭建了低成本上车的梯子。正如我的长盛轴承投资故事所示,真正的超额收益,往往属于那些提前站在趋势转折点上的人。
@前海开源基金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A股重心继续抬升!4100点指日可待?#
#大消费板块逆市拉升!行情能否持续?#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OTCFUND|001770)$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A(OTCFUND|001765)$
$前海开源金银珠宝混合C(OTCFUND|002207)$
$前海开源金银珠宝混合A(OTCFUND|001302)$
$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C(OTCFUND|003305)$
$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A(OTCFUND|003304)$
$前海开源鼎瑞债券A(OTCFUND|0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