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形机器人不是“科幻概念”,是刷到新疆棉花田的新闻——全球首款激光打顶机器人穿梭在棉垄间,靠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技术精准完成打顶作业,把过去靠人工弯腰驼背才能完成的农活,变成了高科技流水线操作。那时候突然意识到,马斯克说“Optimus V3明年一季度问世、年底建100万台产能线”不是空谈,这个赛道已经从实验室走到了田间地头、金融展厅、运动场上,正在悄悄改写各个行业的生产逻辑。
看到2025年1-8月行业投融资数据时,我更确定这不是短期热点:127起投融资事件、364.36亿元资金涌入,这个规模远超2024年全年总和。

资本从来不会盲目扎堆,背后是技术落地的加速度——服贸会上,具身机器人能当“金融讲解员”,靠高精度算法引导观众动线;国产运动场画线机器人用北斗定位实现毫米级精度,让场地标线完全符合赛事标准。这些场景不是“演示案例”,而是已经落地的实际应用,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闭环正在加速形成,赛道的“确定性”越来越强。
关注$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正是因为它精准踩中了这条主线。翻了基金的业绩数据,近1年71.00%、近5年92.80%、成立来164.47%的收益率,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70%+中证全债30%的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基准仅13.81%),这背后应该是基金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布局的兑现。
作为没持有过这只基金的投资者,我更看重它的“赛道聚焦度”——从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的场景应用,这种全链条覆盖的投资逻辑,能更充分地享受行业增长红利。而且银河证券给它的“中风险”评级,也和我自己C3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不会因为追求高收益而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风险。
普通投资者为什么要关注这么“硬核”的赛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十年前我们错过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五年前错过AI的崛起,而现在人形机器人正站在类似的起点上——它不只是“替代人工”,更是在创造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需求。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作为一只聚焦这个赛道的基金,相当于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上车窗口”,不用去研究复杂的技术参数,不用纠结个股的波动风险,通过基金经理的专业管理,就能参与到这场“机器换人”的产业革命里。
当然,我也清楚投资没有“稳赚不赔”的事,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人形机器人赛道也可能面临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度放缓的风险。但就像新疆棉田里的机器人已经证明的那样,技术落地的大方向不会变,资本涌入的大趋势不会变。所以我愿意花时间研究这个赛道,也愿意把这份观察分享出来——或许未来某一天,当我们看到街头的服务机器人、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时,再回头看今天的布局,会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又一次产业变革的机会。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