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4 13:37:59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江苏
要说开年至今表现亮眼的板块是哪一个,人形机器人便是其中之一

我已将机器人基$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OTCFUND|001770)$加入自选,要说开年至今表现亮眼的板块是哪一个,人形机器人是其中之一。


一、机器人产业趋势: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主线


1.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从国家战略到地方配套的全面扶持


国家层面已构建起清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战略规划在2025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在国家科技产业布局中的优先级显著提升。


地方政府紧随其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配套政策,形成多维度的扶持体系。北京市目标到2027年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实现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市则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明确实现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的‘十百千’突破。经济大省广东和浙江也分别设定了800亿元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和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的产业规模目标。


政策工具包不仅限于宏观目标,更深入到具体的资金支持、场景开放与生态构建。苏州市提供了极为细致的政策样本,其对创新型研究机构支持最高达2亿元,对关键零部件攻关、首台套装备、算力使用等均设有最高百万元至千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尤为关键的是,各地积极开放应用场景,如上海计划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应用场景,武汉对场景提供方按项目投入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直接催化商业化落地。国家矿山安监局发布《矿山智能机器人目录》,明确重点研发7大类56款机型,推动了特种场景的探索。这一系列从国家战略到地方配套、从资金支持到市场牵引的组合拳,共同构成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助推力。


1.2 技术突破临界点:开源生态与硬件迭代推动成本下降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技术普及与成本优化的关键节点,开源生态的兴起扮演了革命性角色。上海智元新创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整装组件,价格已压至10万元以内,支持用户自主DIY,交付周期缩短至30天。这种开源模式显著降低了研发与测试成本,推动技术资产的可复用性,被视为推动技术普惠、避免中小微企业重复研发的必由之路。行业预测,三五年内机器人价格降至5万元以内可行,且届时产品性能将远超当前水平,实现成本下降与性能跃升并行。


 

在硬件端,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生产是成本下降的另一核心驱动力。国产无框力矩电机单价已从600元降至500元以下;绿的谐波将谐波减速器单价从1000元压至800元,并目标进一步降至500元;六维力矩传感器国产化后单价也从800元降至500元,降幅达40%。头部企业如奥比中光已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百万级量产能力;绿的谐波是财务上唯一大幅盈利的谐波减速器公司,净利率达20%左右,月产能达8万个。特斯拉Optimus通过铝合金压铸机身、量产电机和自研芯片,将其BOM成本从原型机的数十万美元降至3万美元以下,其中手部关节电机单价从5000美元大幅降至400美元,降幅高达92%。




技术进步本身也是降本的核心。特斯拉Optimus采用纯视觉方案(8个摄像头)和神经网络训练,将感知系统成本从1.2万美元压缩至2000美元以内。其28个自由度关节采用统一规格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即插即用,相较定制化方案维护成本降低60%。供应链的成熟度提高,特别是中国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叠,进一步优化了采购成本。预测到2030年,核心部件成本或再降50%以上,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万元机”时代。量产规模扩大和供应链成熟正共同推动机器人从大企业专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1.3 订单放量验证:国内外龙头企业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商业化的实质性突破正通过一系列亿元级大额订单得到有力验证,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5年,多家国内机器人企业斩获重大订单:优必选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刷新行业单笔纪录;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数亿元机器人框架订单,计划部署近千台机器人;原力无限与时代华文旅签下2.6亿元合作协议;慧智物联有近5亿元部署计划。此外,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购智元与宇树科技人形双足机器人,总金额达1.24亿元,覆盖2025-2027年,标志着行业从定制化研发转向标准化代工的趋势。

 


海外龙头特斯拉的激进规划为行业注入强心剂。特斯拉Gen3机器人定型在即,预期出货量3-5万台,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薪酬计划更绑定未来10年累计交付100万台Optimus的目标,彰显其对商业化前景的极度自信。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Optimus年产50万台的目标,规模化生产将带来边际成本的陡峭下降。


订单来源的多元化揭示了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工业领域是主力,龙旗科技作为全球智能产品ODM龙头下达大额订单,表明工业制造领域对机器人需求真实存在。某工程机械龙头已部署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参与工厂质检与装配,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数千台交付规模。优必选Walker S系列已进入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实训,执行搬运、分拣等任务,“腿式+操作”方案预计2026年起从汽车主机厂复制至家电、3C等行业。商用场景探索同时集中在教育、物流等领域。甚至消费端也出现萌芽,宇树科技R1以3.99万元售价主打动作表演与情感陪伴,北京经开区推出消费补贴,推动C端市场认知培育。这些密集落地的订单充分验证了市场需求的真实性与持续性,表明机器人产业正跨越从“技术可行”到“商业可用”的关键门槛。


二、基金运作解析:高集中度布局机器人产业链的策略逻辑


2.1 持仓结构剧变:从分散防御到产业链精准卡位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的持仓结构在2024年四季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股票仓位从26.75%大幅提升至80.1%,标志着投资策略从保守防御转向积极进攻。更为显著的是,其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8%骤增至69.35%,持仓标的从贵州茅台、中信证券等传统价值股彻底转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完成了投资组合的彻底重构。

 


此次调仓体现了精准的产业链卡位逻辑。截至2025年10月,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占比超60%,重点布局了核心零部件、智能控制与算法以及机器人整机制造等多个关键环节。具体持仓显示,基金高度集中于浙江荣泰(8.16%)、斯菱股份(7.28%)、北特科技(7.13%)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在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传动组件等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这种集中布局不仅体现了基金管理人对机器人产业趋势的坚定看好,更通过分散投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来降低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


基金经理吴国清在2024年12月31日接手后迅速执行了这一战略转向,持仓集中于汽车、机械和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特别是聚焦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如精密结构件和传动系统组件。这种从分散防御到产业链精准卡位的剧烈转变,发生在机器人产业从主题投资向盈利兑现过渡的关键时点,显示了基金管理人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把握能力。


2.2 行业轮动能力:政策热点与技术路线的预判性布局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展现出卓越的行业轮动能力,其调仓节奏精准契合政策热点与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甚至更早之前就精准布局机器人产业上下游,这一决策基于对技术突破与政策加持的深度预判。具体而言,基金管理人敏锐捕捉到宇树科技开源UnifoLM-WMA-0架构等技术进展,以及广州全链条补贴、上海标准化体系搭建等政策利好,实现了超前布局。



基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配置方法,既紧跟宏观政策和行业趋势,又从企业财务数据、核心技术实力等维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选股标准上,基金通过自下而上财务模型筛选ROE>15%、研发投入占比>10%的高成长企业,如豪能股份的运动控制算法库和北特科技的行星滚柱丝杠技术,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具备壁垒,更直接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


吴国清采用的“周期+成长”双轮驱动策略尤为关键,重点关注处于周期底部且技术突破的细分领域。以丝杠行业为例,其因机器人需求从“普通周期”升级为“成长赛道”,叠加国产替代逻辑,成为基金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这种策略使基金能够在新兴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识别价值,并在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明朗时通过多环节布局分散风险。


2.3 风险收益特征:高波动下的短期爆发与回撤控制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在机器人板块的高波动环境中展现出显著的风险收益特征。近一年收益率达83.98%,显著超越同类基金平均水平。这种短期爆发力主要源于对机器人产业“政策+技术+需求”三重红利的精准把握,以及在产业从主题投资向盈利兑现过渡阶段对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深度挖掘。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采用“固收+”策略,债券仓位以国债与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占比70.40%)并配置可转债增强收益,这种资产配置结构为高波动的权益投资提供了稳定基础。数据显示,基金过去一年最大回撤为-4.85%,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10.71%,处于同类基金中等水平,表明在高波动的人形机器人板块中具备相对有效的回撤控制能力。


然而,基金的高集中度策略也带来显著波动风险。近三年最大回撤达30.13%,显著高于同类基金中位数23%,这种高波动性源于重仓的高估值成长股(PE普遍超40倍)。一旦业绩增速放缓或行业竞争加剧,易引发估值杀跌,风险集中于机器人与高端装备板块的系统性调整。基金管理人通过灵活调整股票、债券和现金比例,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在保障固收底仓稳健性的同时捕捉权益市场热点,从而在高波动环境中平衡收益与风险。


三、基金经理能力:周期投资框架向科技成长的战略转型


3.1 能力圈拓展:从传统周期到高端制造的认知迭代


吴国清的投资体系呈现出显著的从传统周期向科技成长的战略迁移。其早期深耕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周期行业,而2024年四季度接管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后,迅速将股票仓位从26.75%提升至80.1%,并清仓消费龙头贵州茅台等标的,将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8%大幅提升至69.35%,全面转向机器人产业链。这一激进调仓并非孤立行为,而是基于其“周期+成长”双轮驱动策略的认知迭代——他将传统周期行业中研判供需关系、价格波动的方法论,迁移至科技制造领域,重点关注处于周期底部且具备技术突破的细分赛道。例如,丝杠行业因机器人需求爆发从“普通周期”属性升级为“成长赛道”,并叠加国产替代逻辑,成为基金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其认知迭代的核心在于,将每一个行业均视为成长性与周期性的结合体,仅在不同阶段主导特征有所差异。他认为2025年传统周期行业如有色金属投资机会有限,而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周期成长”板块处于爆发元年,成为新投资焦点。这一视角使其能敏锐识别机器人行业在2024年底的多重共振:估值处于低位、政策持续催化、技术突破推动商业化落地,进而果断在反弹初期切入布局。历史业绩验证了其能力圈拓展的有效性——在任职期间通过重仓双林科技、伟创电气等机器人龙头企业,基金近一月实现12.37%净值增长,最大回撤仅-6.44%,显著优于行业波动水平。

 


3.2 投研决策机制:宏观-中观-微观的三级过滤体系


吴国清的投研决策采用宏观-中观-微观三级过滤框架,形成连贯的决策链条。第一步基于宏观经济判断市场环境,决定仓位高低;第二步深入研究行业供需、竞争格局和政策导向,筛选高景气板块;第三步精选个股,聚焦技术壁垒和财务质量。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中,该框架展现出高度适应性:宏观层面紧扣国家“新质生产力”政策方向,规避系统性风险;中观层面锁定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其覆盖的万得人形机器人指数近3月涨幅达31%,显著高于中证机器人指数的20%,验证板块选择的前瞻性;微观层面通过财务模型筛选ROE>15%、研发投入占比>10%的企业,确保技术护城河与盈利能力的平衡。


该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挖掘未被指数充分覆盖的潜力股。基金重仓的双林股份、兆威机电等企业虽未纳入中证机器人指数,但凭借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贡献显著超额收益。这源于三级过滤的精细化运作:宏观产业趋势判断行业爆发时机,中观产业链分析识别核心环节,微观企业评估聚焦国产替代能力。基金经理与风控李炳智形成的“科技+风控”组合,进一步通过动态调仓机制执行决策——2024年四季度果断转向机器人产业链,重仓覆盖系统方案商、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及零部件商,包括浙江荣泰、斯菱股份等龙头企业,精准卡位产业链关键节点。



 四、配置价值评估:主动管理在结构性行情中的优势验证


 4.1 超额收益来源:灵活仓位与产业研究深度创造阿尔法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其灵活的仓位调整能力和深度的产业研究布局。2024年四季度,基金经理吴国清将股票仓位从28.58%大幅提升至80.1%,并全面转向机器人产业链,单季度即实现净值增长33.73%这种果断的仓位调整使基金精准捕捉到机器人产业的政策与技术风口,相比被动持有机器人指数的策略展现出明显的主动管理优势。


深度产业研究进一步强化了基金的阿尔法创造能力。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8%提升至69.35%,高度聚焦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与政策和市场热点形成高度契合。这种集中布局避免了指数化投资分散于芯片、软件等多领域的弊端,而是精准锁定具备供应链优势和技术护城河的机器人企业。基金经理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的三级过滤体系,深度挖掘ROE>15%、研发投入>10%的高成长企业,如提前布局北特科技、五洲新春等标的,显示出产业研究的前瞻性。

 



主动管理优势在2025年成长风格市场中尤为突出。基金年内回报达83.69%(截至10月13日),同类排名前2%,显著跑赢被动型ETF。这验证了在产业初期阶段,主动选股策略在挖掘潜力股方面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进步迈向商业应用的元年,深度产业研究能够更早识别技术突破和订单放量带来的投资机会。


4.2 风险预警指标:规模扩张与估值泡沫的双重压力测试


基金面临的首要风险是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策略容量挑战。该基金规模从2024年末的0.34亿元急剧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8.00亿元,增幅超过50倍。大规模资金可能稀释灵活调仓优势,尤其重仓股集中度高达69.35%的情况下,调仓换股可能面临流动性压力冲击成本。历史数据显示,2025年收益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有14只规模低于3亿元,9只不足5000万元,小规模更利于集中押注细分热点,而前海开源嘉鑫当前规模已超出这一最优区间。


估值波动构成另一重风险压力。虽然机器人产业链当前PE(TTM)为42倍,低于5年中枢值55倍,具备一定安全边际,但政策与技术驱动下估值存在重塑预期。基金近3月回报-10.01%的表现已显示高集中度持仓带来的波动性,最大回撤曾达30.13%。若未来机器人板块出现技术迭代放缓或订单不及预期,估值泡沫压力将进一步显现。



规模与估值的双重压力测试表明,基金策略容量存在明显边界。当规模持续扩张超过20亿元时,灵活调仓能力可能受限;若机器人板块PE持续攀升超过60倍,则需警惕估值泡沫化风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规模变化与重仓股估值水平的联动效应。


4.3 配置场景适配:卫星仓位策略下的定投执行路径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适宜作为组合中的"卫星仓位"进行配置。对于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仓位占比可设定在15%-20%,利用其高波动性博取产业爆发期的超额收益;中风险投资者建议配置5%-10%,平衡收益与风险;低风险投资者则不超过5%,主要作为组合中的成长性补充。


执行层面推荐采用定期定额投资结合关键节点加码的策略。基于机器人产业处于商业化元年特点,基础定投频率设置为月定投,可在政策催化、技术突破或订单落地等关键事件时追加投资。同时设立明确的止盈机制,当单期收益率超过30%或整体仓位收益达50%时,分批止盈锁定收益。

 

风险控制方面,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若基金规模持续扩张超过25亿元,需降低仓位占比以防策略失效;若机器人板块整体PE持续高于60倍,应暂停加仓并考虑部分止盈。定期每季度评估基金持仓集中度变化与产业基本面匹配度,确保投资逻辑未被破坏。


五、结论与操作指引


基于前文对机器人产业趋势、基金运作、基金经理能力及配置价值的综合分析,本部分将构建一个可执行的投资决策框架。该框架采用“核心-卫星”资产配置模型,明确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在组合中的战术定位,并制定一套量化评估指标以进行动态审视。


5.1 “核心-卫星”策略下的组合构建方案


在构建机器人主题投资组合时,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平衡风险与收益。该基金的特质决定了其更适合担任“卫星仓位”的角色。其高达69.35%的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和80.1%的高股票仓位使其在捕捉机器人产业爆发性增长机会时具备极强的进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波动性,近3月回撤达-10.01%,最大回撤为30.13%。因此,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配置比例:高风险偏好者可配置15%-20%,中风险偏好者配置5%-10%,低风险偏好者则不宜超过5%。



作为“核心”部分的补充,应配置宽基指数基金或均衡型主动管理基金,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并分散单一行业风险。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则作为“卫星”,专注于冲击超额收益。其投资逻辑紧密围绕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替代主线,重仓标的如蓝黛科技(传动系统)、中大力德(精密减速器)、双林股份(丝杠)等均为核心环节企业,与2025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需达75%的政策目标高度契合,增强了其策略的长期合理性。


5.2 基金战术定位与关键操作路径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在科技投资主线中应定位为捕捉结构性行情的战术工具。基金经理吴国清采用的“高集中度持仓+精准行业轮动”策略,使其在2025年这类行业轮动加快、波动性上升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明显的主动管理优势。投资者可采取定投结合关键事件驱动加仓的操作路径。定期定额投资有助于平滑因高波动带来的买入成本,而关键事件,如重要政策出台(如“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战略)、龙头公司(如特斯拉)量产进程取得突破等,则可作为阶段性加大投入的信号。


同时,必须设置明确的止盈与风险监控机制。鉴于机器人板块可能存在交易过热和估值透支的风险,当基金收益率达到预设目标或所投板块估值水平(如PE)显著偏离历史中枢时,应考虑分批止盈。此外,需密切关注基金规模的变化,该基金规模已从0.34亿增至18亿,规模的快速扩张可能对基金经理的灵活调仓能力构成挑战。



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波动来说,未来虽然可能会出现调整,但长期依然值得关注。同时通过定投的方式淡化择时,同时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相比一次性买入来说确实是更优的选择。


机器人板块的近期波动,既是市场情绪的释放,也是行业长期价值的试金石。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时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布局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投资者可以一键捕获行业红利,分享科技革命的盛宴。@前海开源基金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OTCFUND|001770)$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