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将机器人基$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OTCFUND|001770)$ 加入自选。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当前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在投资领域备受关注的方向之一,获得了国内外顶级政策、政企资金以及科技龙头的全方位加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1、2025年:“0到1”的一年
2025年随着GPT-o3类模型的丰富,模型思维链能力、现实交互能力的提升,机器人在2025年将迎来从0到1的一年,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的优质载体,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牵引,国内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产业高速发展窗口期。
从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大致可以总结为2大关键词:
(1)量产
过去2年,国内外众多科技及初创企业如璀璨星辰,纷纷切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2024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发布大年,如1XTech的NEO、开普勒的先行者K2、小鹏的Iron,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技术优化与调试,2025年有望成为真正的量产元年。

其中,国际巨头特斯拉一马当先,马斯克表示:“预计2025年生产数千到1万台Optimus,2026年年中开始量产1万台/月,27年达50万台”。2月6日,特斯拉发布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时,也再次强调了其机器人量产的进程。
国际巨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是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跨越,对发掘人形机器人通用应用场景具备战略指导意义,说明产业即将进入“从0到1”的突破前夕。
(2)国产AI的突破
春节期间,国产AI DeepSeek成功突破AI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凭借降本、开源的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大模型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此外,DeepSeek也让国产厂商在AI领域看到希望,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2、下一步突破的关键:降本诉求很大
不过,人形机器人并非实验室中的炫技之作,而是注定要走进千家万户的工业产品。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成本从“豪华概念机”的水平降至“家用”的可接受范围。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机器人产业链本质上还是制造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虽然我们期待机器人能成为像汽车一样成为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的大件消费品,但目前来说,还是相差一段距离的。

一个人形机器人的硬件以特斯拉的Optimus为例,包括电池、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直线执行器、灵巧手)、壳体等部分。中信证券拆分了其硬件成本,成本最高部分为机器人关节,灵巧手等部分也具备高单机价值,考虑到目前各家主机厂人形机器人仍在工程早期,人形机器人降本诉求依然很大。
在全球科技产业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领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尽管当前估值水平较高,但相较于国际市场,中国机器人板块仍展现出显著的估值优势与增长潜力。
1、从业绩与市场估值来看,虽然绝对估值较高,但仍低于美国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机器人板块绝对估值水平较A股消费电子、算力、智驾等方向均较高,但对比美股对应环节的估值,机器人又是A股为数不多在PE/PS角度都低于美股的科技产业链。
2、突破背后的机遇
每一次产业瓶颈,都藏着颠覆者的机会,而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为创新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具体来看,以下三个方向有待突破,可能会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未来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
(1)硬件端:丝杠产能紧缺值得关注
从量产维度看、产能是关键。近两年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的硬件设计方案百家争鸣,总体路线目前已趋于收敛。人形机器人硬件不再是本质约束条件,难点主要体现在规模制造及降本能力上。
其中,丝杠制造难度相对最高、产能也最为紧缺,属于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环节,短期快速扩产难度大。国内目前已建成的丝杠产能不足以满足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需求,随着下游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临近,具有一定产能优势的相关领域可能具有快速增长的能力。
(2)软件端:“小脑”智能亟待突破
受益于AI大模型的发展,机器人 “大脑”的智能化程度有望提升。而负责运动控制的“小脑”则受制于没有通用的算法模型以及海量数据,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是下一步产业重要研究方向。接下来,可关注人形机器人“小脑”智能运控赛道的进步和突破。
(3)产业链分工有望细化
随着产业生态的发展,产业链有望从垂直走向细分,形成专注机器人软件或专注机器人硬件的产业分工。
1.政策密集催化:深圳拟设千亿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目标2027年培育超10家百亿企业;北京、武汉等地加码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技术突破与量产步伐加快:国内某科技巨头正式启动机器人产线量产,与此同时,某机器人企业成功将多机协同实训落地工业场景,AI模型迭代推动商业化提速;据美银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100万台,成本有望降至1.7万美元。
3.A股科技股迎来重估:“东升西落”的趋势日益显著。作为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板块或将搭乘这股重估的东风,赢得更多关注与资金流入。
不过想要用精密齿轮代替血肉之躯、用算法编码人类智慧、用规模化打开无限场景,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也充满了各种可能,当量产难题倒逼技术创新,机遇也随之而生。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利器
1、基金基本概况与业绩表现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 C (基金代码:001770) 是由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成立于 2016 年 12 月 26 日,现任基金经理为李炳智与吴国清。该基金采用 "股债动态平衡 + 行业聚焦" 策略,股票资产占比 0%-95%,现金或短期政府债券不低于 5%。
业绩表现亮眼:
短期爆发力突出:2025 年表现优异,近 3 个月涨幅达36.08%,在同类2316 只基金中排名第301;近6月涨幅35.92%,超越70%同类产品

长期回报稳健:自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达182.71%,年化收益约12.54%,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
阶段性表现:2025 年以来涨幅83.69%,同类排名前2%;近 1 年收益率为83.98%,远超同类平衡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 (10.48%)
抗风险能力:2018 年熊市、2020 年及 2022 年市场调整中,年度收益均为正,最大回撤为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 60%。近一年最大回撤 -30.13%,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77.50%
风险调整后收益:
近一年夏普比率2.00,超越80%同类产品,体现高收益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2025 年 Sharpe 比率提升至 4.50%,远超历史水平,显示基金经理的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晨星三年评级五星级,五年评级四星级,表明该基金长期业绩表现获得了专业评级机构的高度认可
2、投资策略与持仓分析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 C 的投资策略经历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 2024 年底以来,基金经理吴国清对持仓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投资重点转向机器人产业链,这一调整成为基金业绩大幅提升的关键因素。
投资策略演变:
早期策略:产品设定的股票仓位是 0-95%,从成立到 2024 年三季度,基本就是一个八成以上仓位买了债券的固收 + 产品
策略转型:2024 年底,基金经理吴国清预判机器人产业机遇,清空消费医药,布局机器人产业链,2025 年 2 季度报股票仓位提高到 92.12%,显示出对机器人产业的强烈信心
分工协作: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李炳智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吴国清主导行业精选。这种分工模式效果显著,2025 年 Sharpe 比率提升至 4.50%,远超历史水平
持仓结构分析:
2024 年四季度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近 70%,高度集中于机器人产业链。其中中大力德 (7.94%)、蓝黛科技 (7.81%)、斯菱股份 (7.78%)、中坚科技 (7.77%)、双林股份 (7.74%) 等均为机器人产业链核心企业

2025 年二季度持仓: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高达 92.12%,行业集中于制造业 (88.57%),前十大股票投资较为集中,如浙江荣泰 (8.16%)、斯菱股份 (7.28%)、北特科技 (7.13%) 等,前十名股票累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近五成
行业分布:机械设备 (28.36%)、汽车 (23.24%)、电力设备 (9.94%),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特别是与机器人产业链高度相关
持仓调整亮点:
政策预判精准:去年底上海刚吹风 "具身智能产业规划",吴国清就迅速布局机器人产业链,展现出对政策和产业趋势的敏锐把握
产业链押注极致聚焦:2025 年二季报显示,重仓股 48.61% 的仓位全砸向汽车产业 (机器人赛道),活脱脱一份 "核心供应商藏宝图"
调仓时机精准:基金经理吴国清在 2025 年初将投资重点转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企业,如双林股份和兆威机电,这两只股票在 2025 年初的涨幅分别达到 36% 和 35%,为基金带来了显著收益
3、基金经理与管理团队分析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 C 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优秀的管理团队,特别是基金经理吴国清的专业能力。吴国清从业超9年,深耕机器人、新能源领域,擅长成长股精选,主导行业精选,这种分工模式使基金能够在把握大类资产趋势的同时,精准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吴国清投资风格:
产业趋势把握精准:吴国清善于捕捉行业周期拐点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将传统周期股与成长股的投资逻辑相结合

灵活调仓: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灵活调整持仓结构。如在 2025 年初将投资重点转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选股能力突出:通过精选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优质企业,为基金创造了超额收益。如双林股份和兆威机电在 2025 年初的涨幅分别达到 36% 和 35%
基金管理团队整体稳定,投研团队专业能力强,能够为基金经理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机器人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亚马逊 OmniRetarget 技术的精准操控,到精锋手术机器人的远程手术,再到 Figure 03 的自主家务能力,机器人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实现突破,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
对于投资者而言,机器人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技术迭代、商业化不确定性等风险。前海开源嘉鑫混合 C 基金作为一只聚焦机器人产业链的主题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投资工具,但投资者在投资时仍需充分了解其风险特征,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机器人市场的火爆和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投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投资者可以把握机器人行业发展的脉搏,分享行业增长的红利。AI主题接下来最利好的或许就是机器人板块了,对于机器人板块来讲,前期调整带来的低估值优势正吸引主力资金重新回场,机器人或能成为2025年的一匹黑马。同时可以考虑采取定投的方式入场,既可以分摊成本,又能平滑风险,而且目前的交易性价比还可以,我认为现在正是上车的好机会。@前海开源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