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跟风买新能源主题基金时,我总觉得“买基金就得抓风口”——2023年听说新能源是“长期赛道”,咬牙投了半年,结果2024年赛道切换,手里的基金跌了23%,不仅没赚到钱,还把之前存的私房钱亏了不少。后来才明白,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能接住收益”比“能追上风口”更重要——而$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就是我试过的“接得住”的基金。
最初注意到它,是因为2024年四季度的一份基金季报。当时市场刚从一波小跌里缓过来,很多基金还在死扛单一赛道,嘉鑫却悄悄把股票仓位从55%调到了70%,但没扎堆新能源或AI,反而加了些家电、轻工制造的股票。我当时纳闷:这些“冷门”板块能赚钱吗?结果2025年一季度消费复苏政策落地,家电板块涨了12%,嘉鑫那段时间的净值跟着涨了8.3%,而我之前持有的新能源基金还在原地晃悠。后来看持仓变动才发现,它不是“赌板块”,而是跟着政策和业绩调仓——股票端抓“估值低、有政策托底”的领域,债券端又留了30%的国债,就算股票跌了,债券也能托一把。
这种“不偏执”的风格,正好救了我去年的急。2025年5月,我家老房子要翻新,急需5万块钱。当时手里的钱要么在定期里取不出来,要么在纯股基金里套着,只有嘉鑫里的6万块是“活的”——我当时持有才3个月,想着赎回可能要亏点,结果打开账户一看,不仅没亏,还赚了4200块,而且赎回第二天钱就到账了。后来才知道,嘉鑫的C类份额持有7天就免赎回费,而且它的持仓里有10%左右的现金和短期债券,遇到赎回需求时不用急着卖股票,这一点比那些满仓股票的基金强太多了——毕竟谁家里没点突发情况,总不能为了赚收益把钱“锁死”。
不过持有一年多,我也发现它的“不完美”。最明显的是“跟不上短期暴涨”:今年7月AI板块突然爆发,一周涨了15%,身边有人买的AI主题基金几天就赚了8%,但嘉鑫那段时间只涨了2.1%。我当时也有点慌,忍不住去看基金经理的访谈,他说“不追短期热点,只买能看懂的公司”。后来8月AI板块回调,那些追高的基金又跌了回去,嘉鑫反而因为没碰热点,净值没怎么波动。这时候我才想通,它不是“不会涨”,而是“不赚快钱”——就像种地,不抢着种反季节的菜,而是按节气来,虽然慢,但收成稳。
还有个小细节,我平时看基金持仓,发现嘉鑫很少买“市值特别小的股票”,大多是几百亿市值的公司。一开始觉得“是不是不够灵活”,后来遇到一次小盘股大跌,才知道这是保护——小盘股波动大,一旦踩雷跌得狠,而大盘股抗风险能力强,嘉鑫选的那些公司,财报里的现金流都比较稳,就算市场跌,也不容易出现“连续跌停”的情况。对我这种不懂看财报的人来说,这相当于多了一层“安全垫”。
结合现在的市场,我觉得嘉鑫的价值反而更突出了。今年下半年,大家都在说“经济弱复苏”,意思就是不会有哪个赛道一直涨,更多是“这边涨点、那边涨点”的轮动行情。这种时候,纯赛道基金很容易“踏空”,纯债基金又赚不到多少,嘉鑫这种“股债搭着来、股票里不赌赛道”的策略,正好能应对——比如最近它又加了些智能家电的仓位,既沾了消费复苏的光,又有科技升级的概念,不用我自己去猜“下一个风口在哪”。
前海开源嘉鑫是“安全感担当”,它更像“贴心管家”——不追求让你一夜暴富,但能帮你管好手里的钱,既不让你因为急用钱被迫割肉,也不让你因为赌赛道亏得心慌。它适合的不是想“靠基金发大财”的人,而是像我这样:手里有个几万、十几万闲钱,想赚比活期、定期高的收益,又得随时能把钱取出来应急;或者之前买主题基金亏怕了,不想再赌单一赛道,只想安安稳稳赚点“睡后收益”的人。
最后说句实在话,投资这两年,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别拿自己的短板和市场较劲”——我不会看财报、不会择时、也猜不准风口,那不如选个“不折腾”的基金,把专业的事交给基金经理。$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可能不是涨得最快的,但它能让我拿着踏实,就算市场波动,也不用天天盯着手机看净值——这种“稳稳的幸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已经够了。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