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选基金时,我刚经历过纯股票基金“过山车”——2024年三季度追高买的科技主题基金,两个月跌了18%,被迫割肉后,手里的钱就像“烫手山芋”:想赚点收益补贴家用,又怕再踩坑;存定期利率太低,买纯债又觉得错过市场机会。就是在这种“又怕又馋”的心态里,我注意到了$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最初吸引我的不是它的收益率,而是持仓里“不极端”的配比——打开天天基金网看持仓,股票占比大概60%,剩下的是国债和高等级信用债,还有一点点现金。当时基金经理在季度报告里写“不赌单一赛道,用债券打底,股票抓结构性机会”,这话没那么多花哨术语,反而让我觉得踏实。毕竟对我这种上班族来说,没时间天天盯盘,也没能力判断市场拐点,能“抗跌”比“猛涨”更重要。
今年二季度市场那波回调,正好验了它的“抗跌性”。4月到5月,沪指从3400点跌到3100点,我手里另一只偏股混合基金跌了7.2%,但嘉鑫只跌了2.9%。后来看持仓变动才明白,那段时间基金悄悄把股票仓位降了10个点,加了些短期国债——不是硬扛,而是“躲着跌”。这种灵活度比我自己操作强多了,我当时还想着“要不要补仓”,结果基金经理已经提前调了仓,这也是后来我敢慢慢加仓的原因。
不过真正让我觉得“选对了”,是它在行情里的“不贪心”。今年6月市场回暖,科技和新能源板块涨得猛,我身边有人说“嘉鑫涨得慢,不如换个纯科技基”。但我翻了它的净值曲线,虽然没跟上板块妖股的涨幅,可每天都在稳步涨,没大起大落。直到7月科技板块回调,那些追高的基金又开始跌,嘉鑫反而因为之前没满仓科技,还保持着正收益。这时候我才懂,它的“股票+债券”不是简单拼接,而是“涨的时候能跟上,跌的时候少亏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种“稳中有进”比短期暴利靠谱多了。
当然,持有半年多,也发现了它的“小缺点”。比如规模太小,现在才0.4亿左右,有时候遇到大额赎回,第二天净值会波动一下。有次周一开盘,净值突然跌了1.5%,后来看公告才知道是前一天有大资金赎回,被迫卖了部分债券。还有它的收费模式,C类虽然免申购费,但每年有0.4%的销售服务费,要是打算长期持有(比如3年以上),其实不如买A类。不过对我这种“随时可能用钱”的人来说,C类的赎回费优势(持有7天免赎回费)还是更实用。
结合现在的市场形势,我觉得这款基金的机会反而更明显了。今年下半年经济在慢慢复苏,但节奏没那么快,政策上既提了“科技自主”,也说了“稳消费”,市场很难出现“全面牛市”,更多是“板块轮动”。这种时候,纯股票基金容易踏空,纯债基金又赚不到超额收益,嘉鑫这种“股债平衡”的策略正好适配——债券部分能赚点稳定利息,股票部分抓轮动机会。我最近观察到,它悄悄加了些消费电子和智能装备的仓位,这些板块估值不高,又符合政策方向,说不定接下来能有惊喜。
回头看自己的投资经历,从一开始追涨杀跌,到现在更看重“匹配度”,嘉鑫给我的不止是收益,还有心态上的改变。之前总想着“赚快钱”,结果越急越亏;现在拿着这款基金,虽然偶尔会羡慕别人的基金涨得猛,但看到自己的账户波动小,心里反而踏实。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能走得远——$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就是那种能陪你走得远的基金。
如果非要给建议,我觉得这款基金适合两类人:一是刚接触基金的新手,不用学复杂的择时,把仓位交给基金经理就行;二是像我这样的“稳健型”投资者,手里有几万闲钱,想赚比定期高的收益,又承担不了太大风险。不过要注意,别指望它能像纯股票基金那样一年涨50%,它的优势是“积少成多”,拿着越久,越能体会到“慢即是快”的道理。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