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讲机器人还有点小挑战,为啥有点小挑战?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今天都分成了两拨,一拨说机器人是中国非常有前途有希望的事,都写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未来产业的规划里,那显然是个特别有朝气或者叫特别有未来的事。
另外那拨人看了前不久在北京的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不光跑得慢,走路摔跟头,大部分的机器人后边还得跟俩人牵着他,你说看起来不像是能走进我们生活给我们服务的,所以大家观感上分成了两拨之外,在我们做风险投资的行业,前不久也有一些投资人出来说不看好这个行业,还有另外一些同行们在更加积极的布局机器人这个行业,大概每个季度都比上个季度更热一点,它出来了一个接一个的热点。
当然谁也没有预期到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因为有机器人跳舞,把这个热度又往上提高了一层。机器人跳完舞之后,还有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机器人企业代表也出席了,还发言了,然后接下来又有政府工作报告,在两会当中作为未来产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所以热度又往上提了一层。
但我们作为一个早期投资机构,为什么选择投机器人?机器人那时候完全不热,2024年的年底才开始小小的热了一下,没想到后边还能继续这么热。
三年以前我们投的时候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当然确有一些技术变化,不是今天我们讲的大模型,因为三年以前在2022年的时候,大模型还没有像2023年底之后这么热,也不是因为其他类型的技术变化,那个时候确有一些再往前的所谓叫AI,我们叫人工智能的一些相关技术,比如说强化学习,影响到了机器人的一些技术进展,这是一个技术话题。
第二个原因,其实更主要的是基于本身对于中国适合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来考虑的,什么是中国的产业和产业链优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尤其在最近这10年非常明显,如果你把一个软的或者叫高附加值的科技,加上一条长产业链,叫复杂的硬件产业链结合起来变成是一类新的产品,或者叫变成是一类新的消费或电子产品。在这个结合基础上,中国都有机会把它做成全世界最大,还能变成国际化。
离我们在座各位天天不能离手的智能手机,到今天也许你出门开的电动汽车,到也许你可能作为一个职业玩家的无人机,这些所有的事情大概都是用一部分软的科技,加上了一条复杂的电子或相关的硬件产品的产业链把它们合起来之后变成是个新产品。
当时看起来也许没那么吸引人,不管是电动车,还是10多年前的智能手机,或者说小米手机,或者说华为手机,当然大疆更是如此,我们的影石科技也是如此,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证明了软的科技,加上复杂硬件产业链重新定义出一个新的产品形态,这个产品形态一旦被整个社会或者说被整个消费者开始接受,开始变成有用的产品,它就会成为中国的优势。
机器人刚才我已经解释了,你要问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这个规律也很简单,在过去几年中国在做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或者就你我所感知到的所有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变化,中国都在竭尽全力做科技那个部分,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就像虽然今天我们这个行业当中有非常多不同的行业同行,他们说他们也许今天不看好智能机器人,所以他们要把投过的企业的股份卖掉,但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卖,为什么没卖?
还有两件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在投资里边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简单规律,什么样的规律?第一个问题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这些行业的变化,当然它的起起伏伏大家在经历就跟股市一样,都会觉得受其中的裹挟。每一个足够大的行业,通常它都要经历很多轮的叫泡沫和泡沫破裂,就是众人追捧的时候和众人踩踏的时候。
如果这个行业技术的影响力越大,它所经历的次数就会越多,因为每一次在高潮的时候,就是砸了无数多的资源,让产业和技术和人才能够集聚,每一次破灭的时候就变成了优胜劣汰,构成了下一次起飞中的剩余者或者叫留下来的勇敢者。
然后下一次再扩大应用范围、影响范围、技术范围、人才范围和所有的产业链范围,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中国现象。
我们说的互联网也好,甚至互联网当中的一些大的电子商务也好,大概也都经历了这些泡沫。所以说你知道了产业经过这样的泡沫是必然的,经过这样的泡沫破裂也是必然的,不然它是没法发展的。
中国产业还有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我们还回到新能源车上,新能源车的例子还说明了一件事,这是我当时投资上一个小的教训。我当时觉得没造过车的人出来造车这件事是不是有违这个行业的一些商业规律?
所以我们当时投了非常多重要的叫汽车新能源化,电动化和汽车智能化,就是今天的智驾上面的一些关键节点,比如固态电池、传感器控制器等等,但是当时就没敢去投新能源车,整车的这些品牌就这些蔚小理,当时为什么没敢就是因为觉得是不是个巨大的泡沫,这些人可能做不出车来。
如果一个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对于经济而言,有一个更大的远超过这个行业本身的影响力来推动的话,这个行业所获得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预期或者叫发展速度,都会超过原来你的理性阶段的想象。
@前海开源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