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资本市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摇摆,当AI革命重塑科技产业格局,当中国新消费浪潮席卷五大洲,港股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南方香港成长灵活配置混合$ (代码:001691)以“科技+消费”双主线策略,成为穿透市场迷雾的破局者。
恒生科技:AI赋能下的估值重构
2025年9月,恒生科技指数虽经历短期回调,但其底层逻辑已发生质变。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合作推进Physical AI,京东发布多款AI原生应用,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从“应用层创新”向“基础层突破”的跨越。截至9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3.69倍,仅为纳斯达克指数的55%,这种估值差背后,是市场对AI商业化落地速度的预期差。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的持仓中,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标的占据核心仓位。这些企业不仅在AI算力、半导体制造等硬科技领域构建壁垒,更通过“技术+场景”的双重渗透,将AI功能转化为消费端溢价。数据显示,72%的消费者愿意为具备AI功能的智能硬件支付15%溢价,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正在重塑科技企业的估值模型。基金近一年94.89%的收益率,正是对这种变革的前瞻性捕捉。
港股消费:情绪价值的“新大陆”
与传统A股消费以白酒、家电为主导不同,港股消费板块已形成以“服务消费+情绪消费”为核心的新型生态。泡泡玛特Labubu潮玩全球热销,老铺黄金被称作“黄金界爱马仕”,蜜雪冰城用“5元快乐水”征服东南亚市场,这些现象级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相:当代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正从“功能需求”转向“情绪满足”。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以46.39%的非必需消费品持仓比例,精准卡位这一趋势。其重仓的赤子城科技、极兔速递等标的,分别代表社交元宇宙和跨境物流的新消费基础设施。当政策层面出台数字消费促进政策,当ESMO会议推动创新药出海,港股消费的估值体系正在经历从“传统PE”向“情绪溢价+场景价值”的跃迁。基金近三年118.57%的累计收益,印证了这种转型的前瞻性。
双重红利:降息周期与资金流向的共振
2025年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美联储年内预计再降息两次,加、瑞央行已跟进,欧央行内部分歧明显。这种货币环境下,港股作为“中国资产+离岸市场”的特殊存在,正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险港。截至9月,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近6000亿元,可投港股公募对港股的配置比例超30%,创五年新高。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的“全球化配置+境内价值洼地挖掘”策略,在此背景下显现独特优势。其通过QDII机制,既能把控港股科技龙头的AI红利,又能捕捉A股与港股之间的估值差。基金22.39亿元的资产规模中,88%以上的股票仓位,在震荡市中展现出“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性。#10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