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而城市园林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环境、提供休闲空间的重要使命。智慧园林通过数字技术与园林管理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更让市民游客获得全新游园体验,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秋时节,城市园林色彩斑斓,吸引着大批游客。在美景背后,科技正悄然重塑园林生态:智能导览系统让游客扫码即可获取路线规划,北京陶然亭公园的古树通过二维码讲述历史故事,奥森公园的智能座椅提供免费充电与蓝牙音乐,夜跑者借助智慧灯光与社交功能享受安全运动体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戈晓宇指出,智慧园林通过AR/VR技术与智能健身设备,将现实空间变为“户外数字科普博物馆”,推动公众从生态“旁观者”变为“共创者”。
政策为智慧园林发展指明方向。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文件提出,加快园林绿地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住建部《城市公园管理办法》要求提升管理数字化水平。北京、上海等地率先探索:颐和园上线AI数字人客服,724小时“秒级应答”年咨询量超34万人次;苏州园林通过VR云游项目让网友“穿越”江南烟雨;海淀公园打造“智能体平台”,用机器人清理水面垃圾。这些实践推动园林从传统粗放管理转向精准高效的“数字治理”。
传统园林正借智慧化升级焕发新生。数字孪生技术可整合地形、植被数据,模拟植物生长与游客路线,优化空间布局;浙江百山祖国家公园通过物联网监测120种野生动物踪迹,为生态保护提供动态数据。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吝涛表示,智慧园林不仅提升服务,更能精准监测花粉、水质等生态指标,如北京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用“精灵之声”小程序与科普动画,让公众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
尽管成效显著,智慧园林仍面临挑战:技术成本高、数据整合难、公众认知不足、跨学科协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发展。未来,数字孪生、景感生态学等技术将深度融合,推动从“技术赋能”到“生态与人文共生”的转型。正如专家所言,智慧园林的核心是探寻人与景观的互动机制,通过“数字+生态”模式,让园林真正成为兼具休闲、教育与生态价值的城市绿色空间。
来源:经济日报
#锂电池行业拐点确立!锂电大周期来了?##三星内存涨价60%!全面涨价潮来袭?##杨德龙:4000点或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