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服务器的存储订单排到2026年下半年,当固态电池让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我们正在见证的技术革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01 AI服务器存储需求井喷,行业迎来新机遇
打开新闻,最让我惊讶的是AI服务器存储需求的激增。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部分订单甚至排到了2026年下半年。这意味着什么?AI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平安证券的分析指出,单台AI服务器的企业级SSD价值是通用服务器的3倍以上。这个数字背后,是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数据存储的苛刻要求。随着英伟达Blackwell平台明年规模化出货,高性能SSD将成为大容量存储的主流选择。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外存储原厂正在将产能转向高阶产品。这给国内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窗口期。联芸科技的全产品线布局、怡亚通的全球品牌运营能力,都值得关注。存储产业链的业绩改善,或许才刚刚开始。
02 智能网联迈入新阶段,“智路OS”开启开源时代
本周,全球首个开源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2.0”发布。这个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百度等联合推进的项目,标志着智能网联进入标准化、开源化的新阶段。
政策层面释放的信号更加明确:“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目前搭载辅助驾驶的乘用车占比已超60%。这个数据让我感受到,智能驾驶正从概念走向普及。
星网宇达的卫星通信技术、理工导航的样机测试,都在为智能驾驶的规模化应用铺路。当车与路真正实现智能协同,出行体验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03 半导体材料涨价背后的产业逻辑
韩国六氟化钨供应商宣布明年涨价70%-90%,这个大幅涨价背后,是钨价五个月翻倍的现实。作为集成电路化学气相沉积的关键材料,六氟化钨的需求增长曲线令人瞩目——从2020年的4620吨预计增至2025年的8901吨,年均增速14%。
这反映出半导体产业的两个趋势:一是3D NAND层数增加推升材料需求,二是供应链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和远气体在建的500吨/年项目、中巨芯的高纯度产品,都是应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布局。
看着这些技术突破,我深刻感受到,我们正处在多个技术浪潮叠加的关键节点。从AI存储到智能网联,从人形机器人到固态电池,这些技术突破正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作为观察者,我能做的就是保持好奇,持续学习。因为在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最令人兴奋的是,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投资有风险,得理性对待哦!欢迎大家一起分享看法!
#国产AI崛起时#
#亚太股市杀跌 市场开启避险模式?#
#券商把脉:冲击小于4月 黄金坑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