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具体措施。政策重点围绕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同时。政策还明确了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和健全全统计监测制度两方面的保障措施。

信号释放解析
此次政策发布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服务消费的高度重视。商务部部长此前曾表示,“服务消费的矛盾主要是供给侧的部分短缺,更确切地说,是优质服务供给的短缺”。
政策着力点在于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指出,政策涵盖行业范围广泛、措施具体明确,既着眼于扩大服务消费的优质供给和需求,也注重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认为,服务消费领域长期存在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高水平服务需求。此次政策切中了制约服务消费潜力释放的“命脉”。
哪些板块受益?
文化旅游板块有望受益于新政。政策明确支持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同时提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时间。
体育产业迎来新机遇。政策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和职业联赛。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活动。
医疗健康领域获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放宽中高端医疗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制度覆盖面。
教育培训市场迎来利好。政策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非学科教育培训,完善许可条件。鼓励市场化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发展社区学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训。
数字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政策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广运营。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打造信息消费新场景。
九部门联合推出的19条措施,为服务消费领域带来较多政策支撑。这些措施不仅着眼于短期消费提振,更注重中长期服务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质量提升。
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政策的出台将为消费大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政策实施效果仍需观察,但方向已然明确——中国正在从“物”的投资向“人”的服务消费转变。这将带来长期且深远的投资机会。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机会几何?#
#牛市消费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