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心之所愿还是“画线派”,希望基金业绩走成一条平稳向上的曲线。
大众化的愿望
结合各方面的期待,大众化的愿望就是希望基金业绩走出一条平稳向上的曲线,也就是基金经理最好都是“画线派”,业绩曲线很好看。
平稳向上的曲线,在有较好收益的同时,波动和回撤比较小,投资者的体验是最舒服的,谁不希望稳稳变富呢?
投资者的体验舒服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纷争,市场也会清净许多。
当然需求提出来了,还要看供给侧能不能实现。
多样化的探索
如何做出一条平稳向上的业绩曲线呢?
最简单的就是底层资产本来就是平稳向上的,但是单一资产还是比较困难的,比较稳的可能收益水平就很难令人满意。
这个问题其实就相当于做绝对收益做出长期较好的成绩。以往公募基金的主流是通过做好相对收益做到长期较好的成绩。
既然单一资产不行,可能就需要多样化的探索,通过多资产配置来控制波动和回撤,然后尽可能在每类资产配置上都有所超额,一方面是时机配得好,另一方面是具体标的选得也好。
要求很多,要求也很高,当然这也是一些基金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去做这件事不容易,做好这件事更难。
而耗费多年时间做出来的业绩曲线,投资者到时候认可不认可,心里也没有底。
成败莫再看天
其实这么多年,评价还是基于中短期的投资回报。而中短期的投资回报,其实看天的成分还是比较高的。
一如现在去看主动权益和基金投顾,近三年的话,都是处于“天灾”阶段:主动权益,一方面均值回归为之前“还债”,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史无前例的资金流入也让对手得到空前强化;基金投顾这三年就没什么好天……投资者的期待还更偏绝对收益。
至于之前怎样,就很少被提及,总之回报不好就是不行,不容分说。
而回顾历史,我们很多的创新,成败都挺看天的,一些巨大的成功,归功于借势非常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分级基金,生命周期其实很短。
行情好了,大家都是“画线派”,你好我好大家好;反之可能大家都比较难过。但这其实跟大家做得怎么样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