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抢购算力资源!投资机会来了?#我是诺安基金的资深粉丝,也是诺安创新驱动混合等多只基金的持有人,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科技的浪潮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世界格局。2025年,中国科技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爆发。
从DeepSeek的崛起,到各大科技巨头的巨额投资,再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押注未来。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豪赌”。而这场“豪赌”的结果,将深刻影响每一个普通人的未来。
1、人工智能AI领域,2025年初我们都经历了“DeepSeek时刻”,DeepSeek的崛起则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的 AI 实力,外国称赞“DeepSeek”的发布是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百度、阿里、华为、字节等巨头也纷纷重磅入局。
2、新能源领域,2024年比亚迪以27%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从2020年到2024年,比亚迪市值增长8倍。但比亚迪的胜利,远不止销量领先,而是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
3、量子计算领域,九章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持续刷新算力极限,“九章三号”更是站上全球量子计算研究的巅峰,“九章四号”也即将推出。“墨子号”卫星实现了1200公里的量子态传输,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一。
4、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订单量突破千架;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复兴号高铁已成为全球轨道交通技术的标杆。中国成功建成自主空间站“天宫”,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5、半导体、芯片领域,自2018年受制裁后陷入低谷,但华为通过Mate 60 Pro的发布,华为在2024年创下惊人的8600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约22.12%,也表明摆脱了西方限制的束缚。
在全球45项关键科技领域中,中国已经在38项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可再生能源、无人机技术等。而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科技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出口欧洲;大疆的无人机占据全球70%市场;华为的5G设备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此外,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大多数高影响力论文都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表的。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追赶”,而是一场结构性的变革,是政策、市场、产业链、人才、资本长期积累后的质变。这场科技大爆发的背后。2025年1月,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规模达601亿元。
2月,国资委在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全力推动中央企业融入国家算力布局,与龙头民企、科研机构深化合作。这意味着继半导体产业之后,人工智能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大基金。同时,央企和国企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要在AI领域挑起大梁。
这些大厂正一改过去两年的节衣缩食,开始在云和AI基础设施、AI原生应用等方面拼命扩张。这种投资热潮的背后,是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支持。广州黄埔区国资甚至允许种子直投和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100%亏损,相当于给投资者发放了“免死金牌”。
这场科技大爆发不仅关乎国家和企业,更将深刻影响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AI的崛起将颠覆多个行业,如文案创作、视觉设计、医疗诊断等。未来,人类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巨变。在创新驱动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科技行业正成为中国具有较高能见度的产业领域。那么现在如何把握市场结构性的历史机遇?
作为国内知名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诺安基金背景和实力雄厚,尤其是在科技主题投资领域具备特色.。旗下科技团队重点关注AI技术革命,将其定义为“改写人类文明底层逻辑的链式反应”,并深度布局AI应用生态、端侧硬件(如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等方向。
邓心怡担任研究部总经理及团队牵头人,主导科技投资战略,团队成员包括刘慧影(全球化科技视角)、陈衍鹏、左少逸、唐晨、周靖翔、王浩然、杨靖康、范钧毅等,覆盖硬科技、AI、机器人、生物科技等多个细分领域。
成员背景多元,既有美股科技股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也有具备产业研究经验的电子首席分析师。旗下科技类基金产品覆盖完整科技风格谱系,在硬科技、AI、机器人等方向均保持行业领先的业绩纪录。
比如诺安创新驱动混合基金(A类:001411;C类:002051),基金由邓心怡、左少逸共同管理。点布局人工智能(AI)产业链,包括AI大模型应用、智能终端(如AI手机、机器人)、信创及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再比如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002560),基金邓心怡、陈衍鹏共同管理。基金的股票仓位长期保持高位(约90%),聚焦AI产业链、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长期业绩表现突出(近3年排名前1%),但短期波动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看好AI及硬科技长期趋势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