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2024年为医药行业新政策周期起点,2025年将有更多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出台。国家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调整丙类目录、提前医保谈判等政策,有望打破原有定价规则,增加议价空间。同时,商业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政策调整,为创新药提供更多支付来源,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1.创新药行业概述
创新药物是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药物,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或用于新的治疗目的。与仿制药相比,创新药在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或减少副作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即便临床效益仅有小幅提升,创新药的定价也可能远高于传统药物,反映出其较高的市场价值。同时,创新药在解决临床治疗难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它们通过引入新的治疗机制或针对特定疾病靶点,有望为那些传统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然而,创新药物的开发伴随着巨大的投资和风险。一款原创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并伴随着长达10年的研发周期。在2018年之前,中国的药品市场主要由仿制药占据,由于缺乏竞争,国内仿制药企业即使在营销上有所建树,也能获得与国际创新药企业相仿的高利润率。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医保资源的低效使用,也未能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医保谈判日趋完善,注重临床需求价值购买,支持创新药。2015 年医改以来,国内对仿制药集中采购,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指导原则提高药效标准,倒逼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发生供给侧改革。通过修订《药品管理法》、实施临床试验默许制、优先审评审批制度等,显著缩短了创新药上市周期。2024 年 3 月,创新药首次
被纳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国家对创新药研发愈发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创新药的快速上市,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24年 4 月,北京市政府先后发布《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 9 部门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征求意见稿)》和《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 年)》的通知》。
2.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才是创新药永恒的核心,支付端问题有望逐步改善
从长远视角看,当前医疗领域的医保支付压力只是短期困境。社会老龄化加剧,医疗卫生总需求爆发式增长,致使医保基金增收难、支付压力大。但中央与医保局已积极构建多元化支付体系,其中商业健康险发展至关重要。2022 年,商业健康险保费达 8653 亿,赔款 3600 亿,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却仅 5%,发展空间巨大。若占比提至 20%,赔付率达 80%,保费收入将逼近两万亿,能为医疗费用注入近万亿增量,有效缓解支付难题。
社会老龄化是推动医疗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老年人口增多,慢性及老年病发病率上升,促使医疗卫生总需求激增。医药市场数据便是明证,如国产三代EGFR抑制剂甲磺酸伏美替尼2023年销售额达20亿元;度普利尤单抗全球销售额快速增长,2023年度普利尤单抗全球销售额达117亿美元。商业健康险助力创新药普及,可推动医疗行业满足需求,实现长远发展。
中国创新药支付占比低,提升空间较大。2021 年全球创新药市场约 8,300 亿美元,其中美国创新药占比超一半,而中国创新药仅占整体市场的 3%;中国创新药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约 1/10,远低于发达国家 80%左右的占比,未来提升空间较大。@鹏华基金
2025 年 2 月 20 日,重磅文件《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一分 24 条《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在网络流传,健识局,药闻康策,医麦客 News 等多个公众号分享具体内容。核心内容包括:1)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并且给创新药研发提供疾病图谱数据支持,充分发挥国内患者资源;2)理顺谈判药品支付标准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医药企业按不高于支付标准的协议价格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向非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的市场价格可不受支付标准的约束;3)增设创新药专属目录即丙类目录,与商业报销联用。推动多层次医保体系,允许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保;4)丙类目录药品在进院管理上享受与基本医保目录甲乙类药品相同的政策待遇。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于每年度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后 1 个月内召开药事会,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等理由影响创新药进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