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买在无人问津处02—以伊冲突下的中国能源》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首先,嘉宾指出关键基础设施战略价值被低估,虽弹性不及科技股但地位重要。然后分析了全球能源趋势,认为油价可能下行但对中国影响有限,并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结构,煤炭占主导但进口可控。接着讨论了中国原油和天然气的高依赖度及进口风险,同时强调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最后建议投资者关注低波动、稳定现金流的能源资产,长期持有相关领域。
1 政府可以调控关键基础设施。
王玉珏指出,全球核心关键基础设施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涉及水利、矿产、海运要道等,虽股价弹性不及科技股,但战略地位不亚于科技。
2 基础设施价值被市场显著低估。
王玉珏分析了全球能源市场趋势,指出油价可能下行,欧佩克定价权减弱伊朗以色列冲突或短期扰动能源运输,但对中国能源安全影响有限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赖度分别为70%和40%,但能源供应多元化降低了风险。
3 全球能源数据来源与换算方法。
王玉珏介绍了四本主要能源研究报告的来源和特点,包括联合国、中国石油、能源智库和欧派克出版的年度报告,并详细解释了不同机构使用的能源单位换算关系,如艾焦耳、标准煤和原油他提到2023年全球能源消耗数据,中国大陆占比27.6%,并分析了中国能源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燃料的贡献比例。
4 中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
王玉珏介绍了中国能源消耗情况,2023年煤炭占比53.7%,石油和天然气占28%,非化石燃料占18.5%中国消耗全球27.6%的能源,煤炭自给率约90%,进口依赖度10%,主要来自印尼、俄罗斯、蒙古和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主要用于经济性考虑,沿海地区因价格优势选择进口。
5 煤炭进口来源集中但可控。
王玉珏分析了国内煤炭进口情况,40%来自俄罗斯和蒙古,50%来自印尼和澳大利亚,运输路线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巴士海峡他指出国内煤炭产能充足,进口更多出于经济目的,自主可控性较高,但在关键海峡缺乏战略支点关于能源股投资,他认为A股能源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相比欧美同行更具吸引力,建议投资者关注低波动、稳定现金流的能源资产,而非高波动的成长股。
6 王玉珏看好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
王玉珏解释了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板块的原因,长期看能带来丰厚回报,短期可降低组合波动他管理的北信瑞丰平安中国和北信瑞丰外延增长基金分别配置于交通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随后他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情况,指出国内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但年消耗量达7.7亿吨,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70%左右。
7 中国原油依赖度高且进口集中。
王玉珏指出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超70%,主要来自中东,运输路线风险大终端消费中燃油占比高,电动车仅降低乘用车原油需求,工业运输仍高度依赖进口他预计短期油价可能下降,但长期仍看好原油企业投资价值天然气在中国能源占比约8%,虽低但呈上升趋势。
8 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迅速但依赖进口。
王玉珏分析了中国天然气供需现状,指出2023年国内产量较2013年增长92%,但仍有42.3%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四国他提到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但受价格因素制约,并强调中国能源安全面临进口集中度高的挑战。
9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
王玉珏分析了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现状,指出核电、水电和风光发电占比约18.5%,终端能耗占比约30%他认为电价可能在1-2年内触底反弹,并强调水电是优质资产,核电未来可能成为稀缺资源最后讨论了地缘政治对中国油气进口的影响。
10 中国能源依赖度较高。
王玉珏指出中国能源依赖体现在生产、运输和终端三方面:原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80%原油运输依赖波斯湾至南海路线,终端领域如民航、化工等难以替代中国约50%能源依赖进口,其中油气占40%,煤炭占10%绿色转型或降低依赖度。
11 中国电价可能已接近底部。
王玉珏分析了电价走势,认为工业电价可能上涨,但民用电价调整谨慎他建议投资者避免短线炒作,关注成长股但需控制波动,长期持有能源类资产他管理的两只基金采用低波策略,分别布局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