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2号机械手出了点故障,帮我去看看。”下午2点,辽宁沈阳一家半导体公司车间里,组长找到张秒。
“好嘞!马上来。”7月刚入职的设备工程师张秒行动利落,走到机械手前,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快速点触,眉头微蹙思索片刻,随即测量机械臂偏移数据,调整代码参数……几番调试后,“嗡——”机械手重新启动,精准运转起来。
张秒是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本科就读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能入职这家企业担任设备工程师,负责工业机器人调试,全赖一场专业转换培训。
去年底寒假前,学校辅导员发通知:沈阳新松智能制造职业培训学校将到校宣讲专业转换培训,内容是机器人示教编程,免费!“去听听,说不定能多一条求职路。”张秒和同学到场后越听越有兴趣,当场报了名。
每日上午理论授课,下午实操训练。“授课老师都是新松机器人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经验特别丰富。大家边学边练,还会组队操作机器人比赛。”张秒说,培训地点距学校较远,地铁单程需1个多小时,但他和同学坚持参训,寒假期间甚至合租在培训班附近以节省通勤时间。
经过3个月系统培训,张秒顺利通过机器人示教编程专项职业技能考核,将这项新技能写入简历,为就业增添更多筹码。不久后的校招中,他的简历被企业选中,成功入职。“特别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多了选择,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与张秒不同,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郑义谋,是通过培训后经老师推荐顺利就业的。临近毕业时求职多次碰壁,今年初,辽宁省华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到学校宣讲,提供免费的短视频创作和全媒体运营培训,他抱着尝试心态报名参加。
3个多月培训结束后,他考取了互联网营销师职业证书。培训班老师还为学员量身定制就业规划、修改简历、推荐岗位。“老师推荐我到沈阳飞联智选电商有限公司担任短视频编导,面试通过后一毕业便正式上岗,‘我们培训班30多人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郑义谋笑着说。
更多职业技能,更多就业可能。2009年起,辽宁省启动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最初面向因专业限制和技能水平难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如今参训条件逐步放宽,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即可边培训边考取职业证书。
“我们瞄准产业发展需求,更新培训专业设置,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就业前景好、青年接受度高的领域,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精准就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辽宁共确定27个培训专业,依托“就来辽”平台发布培训信息,鼓励各市调整周期,打造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短平快”项目以缩短求职周期,并对培训机构给予差异化补贴。
技能照亮前程。辽宁正通过“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挖潜扩容就业岗位,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成才、增收之路。
#机器人利好频出 产业投资机遇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