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11:51:54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离境退税新政:外国游客的“购物狂欢”与中国消费新动能

带空箱子来中国,装满宝贝回家去——这已成为外国游客间心照不宣的旅行攻略。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其中免签入境人数同比增长54%,达到1364万人次。与此同时,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激增,截至8月底已超过1万家,是2024年底的3倍。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消费变革:1至8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增长98%。外国游客不仅来中国观光,更将中国视为购物天堂。

01 政策升级,三大变化激活入境消费

离境退税政策在2025年4月27日迎来重大升级。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意味着外国游客即使只购买一些小纪念品或伴手礼,累计达到200元也能享受退税优惠。

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万元,结合移动支付、银行卡等方式,让购买高价值商品的游客有了更灵活的支付选择。政策还放宽了离境退税商店的备案条件,使更多商家能够参与其中。

“即买即退”服务从试点推广至全国,让境外旅客在购物时就能即时拿到退税款,无需等到离境时。这项服务使退税办理效率提升4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消费体验。

02 消费趋势,从传统工艺品到智能科技

外国游客的购物偏好正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到国潮文创、科技好物,他们的购物车内容越来越多元化。

一位法国游客的行李箱里塞满了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和新款智能手机。他表示:“以前会买小玩偶和便宜的纪念衫,现在更想带回有特色的东西。”

智能产品成为外国游客的必购选项。北京国贸商城大疆旗舰店的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环比增长77%,说明中国科技产品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者认可。

支付平台数据显示,外国游客在华消费中,本土商超、潮流文创、特色美食等占比显著提升,反映出入境消费正从高端购物向日常体验延伸。

03 区域热点,一线城市与旅游目的地并进

上海作为入境消费的热门城市,1至8月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4.6%,退税额同比增长83.5%,离境退税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深圳同期表现同样亮眼,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5.84亿元,同比增长2倍,其中“即买即退”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5倍。

北京也不甘落后,离境退税业务量同比增长246%,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0%,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97%。

旅游目的地如四川,6至8月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76.29%,办理离境退税业务单数同比增长270.86%。在世运会期间,该省离境退税业务量环比增长显著。

04 创新服务,从“即买即退”到“一键退税”

各地正在不断创新离境退税服务方式。8月末,全国首个离境退税“一键退税”快速服务在杭州试点落地,最快两分钟即可到账。

北京上线了全国首创银行网点为境外旅客提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新模式。福建省开始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离境口岸互认。

四川税务部门联合重庆、云南、陕西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离境口岸互认新举措,境外旅客在四川购物后,可从五个机场中的任一口岸离境完成海关核验。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商场试点运行全国首台自助开单机,通过一键识别护照信息,扫描发票二维码,生成打印退税申请单,实现开单自助办理。

05 经济影响,从旅游热到消费热的转变

离境退税政策的优化,正在将旅游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力。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达到942亿美元,增长77.8%。

无论是增长总量还是增速,都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指出,2024年我国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为0.5%,若提升至世界主要国家1%至3%的水平,可带动超万亿元新增消费规模。

离境退税政策不仅刺激了消费,还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国际化。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老字号产品、国货潮品等开单数同比增长407%,说明更多国际游客开始认识和认可中国品牌。

06中国深受全球游客青睐

随着免签政策持续放宽、跨境支付便利化不断推进,以及离境退税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中国正成为全球游客青睐的购物目的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这些优化举措有助于提升中国旅游业服务水平,打造“友好、高效、便捷”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消费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措施的推出和服务细节的优化,中国有望在全球旅游购物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让“中国游”和“中国购”成为国际消费的新风尚。

 #牛市消费怎么买?#

#大消费强势归来!还能上车吗?#

#五一假期 你看了哪部电影?#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OTCFUND|163402)$

$银华富裕主题混合A(OTCFUND|180012)$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