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2024年年报已经披露完毕了。
不同于季报,年报里会披露一些重要的费用数据,比如基金管理费等。
基金管理费是就是基金公司帮基民投资,然后从中收取的一笔费用。
得益于管理部门的指导,当前基金的整体管理费率已较过去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目前来看,股票型、混合型这些权益类产品的管理费率大多在1.2%左右,固收类则更低。
同时,绝大部分基金都采用固定费率模式,只要有存续规模,就按约定好的管理费率计提管理费。不过,也有极少部分基金会采用与基金业绩挂钩的动态管理费率。
对基金公司来说,管理费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持续建设投研团队的重要财力保障。今天来看一下,到底哪些基金公司更赚钱吧。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易方达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费规模高达82.18亿元,稳居行业第一,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紧随其后,分别达到67.21亿元和58.43亿元。这三家基金公司,是管理费唯三超过50亿元的公司。
除了前三名,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也都进入了管理费前10,其管理费分别达到48.43亿元、44.57亿元、43.27亿元、40.63亿元、38.59亿元、37.90亿元、35.45亿元。
还有一些公司的管理费规模也超过了20亿元,比如工银瑞信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鹏华基金、中欧基金、兴全基金、华安基金、交银基金、国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银华基金、建信基金。
也有一些基金公司的管理费规模非常小。
比如汇百川基金、安联基金、瑞达基金,其2024年管理费分别只有73.95万元、108.02万元和109.74万元。
此外,去年管理费规模低于1亿元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基金管理费规模总体上与基金管理规模其实非常相关,不过,并非完全挂钩。
因为不同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差别较大,权益类基金相对较高,而固收类产品则较低。
博时基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截至2024年底,它的公募资管规模达到了1.09万亿元,位居同期行业第6位。但由于其中超8成都是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这样的固收类产品,其管理费规模只排在行业第10位,座次明显低于其资产管理规模排名。
另外有一点可能很多小伙伴不太了解的是,基金公司收到的管理费其实也并不全是自己的,这些管理费里不小的一部分要分给销售渠道用以推动基金销售。
而这个分成比例是由基金公司和渠道协商决定的,没有统一标准,具体分多少很大程度上得看各自对基民影响力的对比情况,但总体来说,约4成的情况比较常见。
这样的分成比例说实话挺高了,这其实也反映了基金公司在销售层面对渠道的依赖性。
若非基民热情高涨的市场大热时期,卖基金也不是一件那么轻松的事。
现在市面基金公司上百家,此外还有不少券商资管参与其中,基金产品过万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加混合型基金超5000只,指数基金也突破了2000只,债基差不多接近4000只,货币基金约400只,甚至连FOF都已经超过500只。
如此庞大的基金数量规模之下,可以说,对于绝大部分基金产品而言,实在太容易被淹没在芸芸众基之中,因此渠道给到的销售推动还是挺重要的。
再则,如果销售渠道收不到管理费分成这样的保有费用,那可能会使得渠道因为更加依赖认申购费而做出更多引导换手的动作,这对基民而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外界对销售渠道的基金管理费分成比例偏高一直有很多批评意见。但怎么说呢,这确实也是市场化博弈的结果吧,客观上有其合理性。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OTCFUND|005827)$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03095)$
$银河创新成长混合A(OTCFUND|519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