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风格切换,热点轮动,在充满变数的市场里,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投资者。有时候,我们需要跳出投资看投资,从其他学科中汲取一些底层智慧。“跨界大师”芒格就曾经说过:“生物学理论也可以指导投资”。本期书舍要分享的正是一本进化生物学与投资学的“跨界之作”。
作者普拉克普拉萨德是新加坡那烂陀资本(Nalanda Capital)的创始人,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此前曾担任华平投资的印度联席主管。和巴菲特一样,他也会定期向股东们致信,并常常以进化论作类比来阐释自己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这一独特的视角深受读者们欢迎,于是普拉萨德便将这些内容集结起来,形成了这本《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
达尔文曾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法则,恰巧也是对资本市场的绝佳注解。投资中,与其预测风向,不如学会御风而行。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尝试从生物进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看似早已耳熟能详的投资之道。

作者:普拉克普拉萨德
“印度巴菲特”的投资三步骤

规避风险:趋利避害的生存智慧
生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曾被天敌捕获的熊蜂,在此后的觅食中就会避开那些危险地带。宁愿主动降低觅食效率,也要确保自身安全。历经数千年进化存活下来的动植物都找到了规避风险的秘诀——那就是放弃部分利益。将这一生存法则引入投资领域,便化作第一条简明的准则:争取永远不要赔钱。普拉萨德表示,即便会错过一些“非常赚钱的快车”,他也会坚守对风险的极度厌恶。对于参与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克服“错失恐惧症”、先学会“不亏钱”是第一堂必修课。就像段永平曾经说过的,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合理价格买入:长期视角的“称重机”
格雷厄姆说过,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器”,长期则是一台“称重机”。进化生物学所展现的“长远过程的缩影”,为普拉萨德倡导的长期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正如自然选择不会预测未来哪种生物会存活一样,普拉萨德也不会将目光过分投向未知的未来,而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洞悉影响企业股价的近因与远因。当全球金融危机、欧元危机、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出现,造成基本面强健的企业股价走弱,价格被低估,他所带领的那烂陀团队便会择机买入。
避免频繁交易:复利效应,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说前两个步骤展现的是普拉萨德在选择与买入环节的审慎与耐心,那么最后第三步体现的便是他相信复利的“决心”。在他看来,高质量企业的长期特征不会受到经济起伏、行业变化甚至企业自身短期波动的影响。因此,除非企业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一旦买入,他们就不会(在任何价位)随意卖出这些优质企业的股票。此外,避免频繁交易也是收获复利效应的基本前提。达尔文雀的喙的宽度每代仅变化0.1毫米,却能在20代后把种子啄食效率提升3倍。投资中真正拉开差距的正是这种“可持续的小优势”,简单法则+长期坚持,或许足以战胜复杂系统中的偶然波动。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