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双债增利债券A$ $摩根双债增利债券C$ $摩根双债增利债券D$ 我觉得当下采用双债策略进行投资是比较合适的,双债策略简单来说就是用纯债+转债的组合:
先说债券类资产,今年债市的表现与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不同,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而我想对债券类资产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首先,说到调整,我想复盘一下从2013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至今,我国债券市场出现的四轮调整:
第一轮是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原因是市场的资金不是那么的充裕,所对应的那段时间的债券基金指数的调整幅度超过4.27%,经历的天数为189天,但经历过这轮回撤之后,债券基金指数重新爬出这个坑所用的天数为72天。
第二轮是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原因是”去杠杆“,所对应的那段时间的债券基金指数的调整幅度超过3.92%,经历的天数为361天,但经历过这轮回撤之后,债券基金指数重新爬出这个坑所用的天数为266天。
第三轮是2020年5月到2020年7月,原因是”股市回暖+经济强劲复苏“,所以在这种股债跷跷板的情况下,所对应的那段时间的债券基金指数的调整幅度超过2.05%,经历的天数为55天,但经历过这轮回撤之后,债券基金指数重新爬出这个坑所用的天数为153天
第四轮是2022年11月到2022年12月,原因是”超常规的宽松的放缓“,所对应的那段时间的债券基金指数的调整幅度超过1.72%,经历的天数为52天,但经历过这轮回撤之后,债券基金指数重新爬出这个坑所用的天数为43天
所以归纳下来,债市出现调整的四大原因是市场是:资金不再那么宽裕、前期市场对于债市过度看好、恐慌性情绪的一种出现、股市持续的强势。换言之,如果没有出现上述四个原因,那么债市的调整反而就是机会,那么放眼当下,这四大原因出现了吗?
第一大原因,资金不再那么宽裕?当然没有出现,因为股市最近1个月出现了放量,而且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并没有处于近期的高位,说明场外是有资金的,只是目前他们更青睐于权益类资产。所以第一个原因不成立
第二大原因,前期市场对于债市过度看好?如果在2025年1月-3月,这个理由或者成立,但是债市在4-6月的时候,很多投资者看到债市在1-3月的表现,他们会逐步的选择观望,所以在在今年的二季度,很多投资者并非把债券类资产当成是首选,所以这个原因不成立
第三大原因,恐慌性情绪的一种出现?虽然目前很多投资者并非把债券类资产当成是首选,但是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债券基金募集规模2271.08亿元,与2024年的上半年相比,同比增长41.99%,是一种不降反增的趋势,这说明这个原因不成立
第四大原因,股市持续的强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近十个交易日的成交量也逐步下移,所以这个原因成立的概率可能低于预期
所以,当下投资债券类资产明显是机会大于风险
其次,现在大部分投资者觉得债市调整的最主要的一个理由是股市处于牛市之中,那么对于这一点,我想多说一些数据: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其实股市与债市齐飞的次数也出现过三次,而且是长期的,具体如下:
第一次,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A股的涨幅为135.71%,债券基金指数的同期涨幅为3.7%,原因是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发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意见,使得我国的股市与债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第二次,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A股的涨幅为25.98%,债券基金指数的同期涨幅为2.83%,原因是在此期间,央行多次实施了降准与降息
第三次,2021年3月到2021年9月,A股的涨幅为25.98%,债券基金指数的同期涨幅为1.95%,原因是在此期间,很多投资者完成了从股民变成了基民,对于”资产配置的理念“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了,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不仅仅是股基,就连债基,它们的规模也出现了明显的扩大,所以股市与债市在这段时间,享受到了流动性的溢价。
所以股市与债市,在很多时候也并非百分之百的是跷跷板的关系,所以无论以后股市的走势如何,我觉得配置债券类资产,也是很有必要的
接着,其实不论任何的投资品种,它们都是有周期的,不可能永远都涨,我们不能因为债市今年以来的泥牛入海,就忘记了它过去三年的风光无限,为了增强小伙伴们的信心,我来给大伙打打气:
第一,从2010年10月20日至今(我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为基准日,是因为这一天是我国最近一次的加息周期的起始日,从2010年10月20日到2011年7月7日,我国经历了完整一轮加息周期,期间有6次加息),纵观这十几年的债市行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大涨小回落,同时牛长熊短,比如除了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2020年5月到2020年7月,2022年11月到2022年12月,可以说除了以上几段时间以外,债券类资产都是带给我们不错的投资体验的,而且在上述的每一轮的调整,最长的时间大致是1年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对于债券类资产,就应该抱着越跌越买的心态,毕竟它不同于权益类资产,债券类资产是有底部的(即基金经理持有他选择的这些债券,把这些债券持有到期,所对应的收益率,就是底部),所以现在我们对于债券类资产,一定要多一份耐心
第二,从更长的运行周期来看,我依然认为这轮债券的长牛行情没有结束(今年只是长牛行情中的一次调整,根本谈不上长牛市的结束),根据过往的经验,债券类资产的真正见顶,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说资金面变得不那么宽松了(而现在的情况是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依然处于下行周期,所以以上情况是不存在的),比如说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注:2010年的这轮加息周期一路伴随的就是CPI的不断走高,而最近6个月的CPI数据显然不是一路上行的)。
第三,债券类资产能帮助我们很好的做好资产配置,我做了个历史数据的回溯,从2005年到2024年的这20年(之所以选择2005年,是因为第一款沪深300指数基金是在2005年上市的),A投资者始终满仓沪深300指数基金,B投资者始终用一半的资产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另一半的资金投资与中证综合债指数相关的债券型基金,结果是A投资者的累计收益率为251.71%,而B投资者的累计收益率为386.95%,而且B投资者他的这种资产配置方式的年化波动率要远小于A投资者,这样更有利于B投资者选择长期坚持投资。
第四,我觉得投资债券类资产与股票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投资债券类资产是不需要择时的:
1)前文已经说过了,债券市场存在这牛长熊短的这个规律,所以投资债券类资产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能盈利,特别是当持有的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率的概率就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不持有债基反而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低胜率的事情
2)不论做任何投资,择时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获得超额收益,但是有一点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当初想好的高抛低吸,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波动下,变成高吸低抛,真正有择时能力的投资者绝对是凤毛麟角的,所以与其去预判市场短期的波动,还不如认真研究投资这类资产的长期逻辑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的选择持有不动
3)择时对于类似债基这种波动小的资产,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即时遇到买在低点而卖在高点的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其超额收益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不会超过2.5%的,择时对于类似债基这种波动小的资产,而且如果在债基这类资产上做择时的话,往往还要面临另一个“风险”,那就是净值修复的时间风险,因为我做过认真的统计,从2015年到2024年这整整十年里面,对于短债基有8年的年内最大回撤在0.77%以内,而且其修复最大回撤所用的时间的中位数为37天,而对于长债基金,这十年里面的平均最大回撤率为1.10%,而其修复最大回撤所用时间的中位数是117天,而就最近十年短债基金与长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来看,前者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62 %,后者更是达到了3.75%,所以从年内最大回撤率与收益率这个角度来比较的话,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采用择时的方式是否多少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所以目前的债券类资产是适合逐步建仓的。
再说转债资产:
1)我经历过转债市场历史上调整最深的那段时间(就是在2024年的8月),当时的情况我至今记忆犹新:当天转债市场的平均价格104.72元,平均中位数106.97元,而且那时有45%左右的转债价格低于面值,而从2024年9月至今,转债市场的上涨它经历了三层逻辑:第一层逻辑是市场发现很多转债对应的公司它们到期能最到还本付息的概率依然是很高的(就是说即使把转债到纯债来看,它的纯债年化利息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第二层逻辑就是股市回暖了,转债对应的正股上涨了,那自然转债的“期权价值”就出现了提升,所以转债的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第三层逻辑是供需发生了变化,在最近一年,很多转债要么触发了强赎条款从而不复存在,要么到期从而不复存在,而且在股市牛市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大概率会继续延续,所以到2025年年底,转债市场的规模至少会减少1000-2000亿,而转债类资产的需求却没有减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转债的价格很有可能带给投资者一些惊喜。
2)转债是一类相当复杂的金融产品,个人投资者对于转债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机构投资者,我个人也学习过一些投资转债方面的知识,仅仅是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就需要花好长一段时间去理解,而且投资转债的策略也是很多,比如双低策略,比如博弈下修策略,比如摊大饼策略,比如低价策略,比如临期债策略等等这些,如果没有对正股与转债的深入了解,是根本不可能运用好这些策略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求助一些专业的机构投资者
3)虽然不可否认,目前的转债市场的价格不算低,但是我们做投资最忌讳的就是用刻舟求剑的方式去思考,毕竟当下的转债市场出现了两个以前前所未来的情况,第一个是当下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很低,处于历史最近15年的低位,所以这对于提升转债的估值中枢大有帮助(毕竟转债的本质是债),还有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了转债的投资价值(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8个字),他们觉得转债与权益类资产相比,它还存在补涨的可能,而且前文也说了转债市场在未来的规模会进一步缩小,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结合以上几点,投资转债是需要新的逻辑的,而这些逻辑从目前来看,依然顺畅
因为我提前布局了摩根双债增利债券C(000378),因为它今年以来的表现有目共睹,它就是很多投资者心目中的宝藏基金。@摩根资产管理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