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到安心:摩根双债策略重塑我的投资心态
去年年底,我还在为手里利率债基的收益沾沾自喜,可今年年初开始,国债利率一路下行,债基的收益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不断往下掉。最开始我还安慰自己“再等等,利率总会反弹”,可等了两个多月,收益不仅没回升,反而缩水了近三成,看着账户里不断减少的收益,我彻底慌了神。
我开始疯狂查阅理财文章、看投资直播,试图找到应对方法。有博主推荐激进型基金,说能快速弥补收益缺口,可我点开这类基金的历史净值,看到动辄百分之十几的回撤,心里直打退堂鼓;也有人说“现金为王”,让我把钱取出来存定期,可看着定期存款那点可怜的利息,又实在不甘心。那段时间,我每天一睁眼就打开理财APP,看着收益数字唉声叹气,连工作都没了心思,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投资焦虑中。
转机出现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聊起理财困境时,朋友给我分享了他持有的摩根双债增利基金,说这个基金采用“双债策略”,既能靠信用债稳住收益,又能靠可转债争取超额收益,很适合当下的市场环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研究这个基金,越研究越觉得“这就是我要找的产品”。
它的信用债投资以中高等级为主,通过票息策略打底,相当于给投资上了“保险”,即使市场波动,也能靠稳定的票息获得基础收益;可转债部分则分为平衡型、偏股型和偏债型,偏股型可转债会瞄准AI、半导体等科技成长赛道,以及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还有消费、周期等内需复苏领域,抓住市场上涨机会;偏债型可转债则注重高票息和低风险,进一步降低组合波动。2025年二季报显示,可转债和信用债的持仓占比分别为50.64%和45.45%,这种均衡配置,既不会因为过度侧重某类资产而承担过高风险,也不会错失潜在的收益机会。
入手后,我每天都会关注基金净值,但心态和之前完全不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盯着收益数字患得患失,而是看着净值稳步增长,心里越来越踏实。现在,我不仅把一部分资金转入了摩根双债增利基金,还推荐给了同样陷入理财焦虑的亲戚朋友。对我来说,摩根双债策略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重塑了我的投资心态,让我明白投资不必在“稳”和“赚”之间二选一,找对方法,就能两者兼顾。$摩根双债增利债券A$ $摩根双债增利债券C$ $摩根双债增利债券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