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财破局之路:摩根双债策略帮我跳出“稳赚两难”困境。最近打开理财账户,看着利率债基的收益曲线一点点往下走,我心里的焦虑感越来越重。前两年买利率债基,图的就是个安稳,虽然收益不算高,但每月都能有笔稳定的进账,可随着国债利率不断下行,现在的收益连跑赢通胀都有些吃力。
身边有朋友劝我转战股市,说今年科技、消费板块行情不错,说不定能赚笔可观的收益。可我亲眼见过同事因为追高股票,短短一周就亏掉了大半年的积蓄,自己本身也没有专业的选股能力,实在没勇气把辛苦攒下的钱投入到波动剧烈的股市里。那段时间,我既不甘心守着低收益的债基“躺平”,又不敢贸然冲进股市“冒险”,卡在“求稳”和“求赚”之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
直到一次和理财经理聊天,他给我推荐了摩根双债策略,我才仿佛看到了破局的希望。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个策略的核心逻辑正好戳中了我的需求——以信用债和可转债为主要投资对象,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收益增强。从2025年二季报的持仓分布来看,可转债占比50.64%,信用债占比45.45%,这种“半攻半守”的配置,既不会像纯债基那样受利率下行影响太大,也不会像股票基金那样波动剧烈。
信用债方面,基金经理重点关注中高等级品种,采用传统票息策略结合久期调整的方式操作。这意味着大部分资金会投入到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用债中,靠固定票息打底,相当于给我的投资加了一层“安全垫”,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亏损。而可转债部分的操作更显灵活,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配置:对于偏股型可转债,会重点布局AI、半导体等符合产业趋势的科技成长领域,以及银行、公用事业这类高股息的红利价值板块,还有消费、周期等与经济修复强关联的内需复苏方向,争取抓住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对于偏债型可转债,则优先选择高票息、低信用风险的品种,进一步控制组合波动。
现在我已经将一部分资金转入摩根双债增利基金,持有这段时间的体验远超预期。每天打开账户,既能看到收益的稳步增长,又不用像持有股票基金那样提心吊胆。这种“不焦虑、有期待”的投资状态,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对我这样既想抵御利率下行风险,又不愿承受股市大幅波动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摩根双债策略无疑是当下市场环境中的优质选择。$摩根双债增利债券A$ $摩根双债增利债券D$ $摩根双债增利债券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