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可能大家的投资收益还不错,赚多赚少,至少不乱动的话很难亏钱。按理说这个时候聊避险资产是很不应景的,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是不会消失的,毕竟投资者是有个性的一个个人。
无尽的避险需要
投资者为什么要避险?原因可能有很多,有可能是源于担忧和害怕,也可能是源于收益兑现的轻松愉悦,但是万般缘由其实都离不开“不可能三角”,也就是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
而核心的表现,就是基于资产配置的考量,可能觉得宏观整体不太妙?可能觉得部分配置不太妙或者波动太大?也可能是基于个人目标的达成或落空,主动或被动的需要。
避险是一种本能,避险也是为了能更长远的走下去,收益曲线平稳向上,对于未来,对于长远更有期待。
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盘点
避险资产具体是什么呢?盘点传统意义上的几类避险资产:
首先是黄金,绝对的硬通货。不过现在黄金的表现有些脱离地心引力的意思,多重利好因素持续叠加,除了避险资金,也吸引了不少投机资金,当投机资金多起来,可能避险资产的属性不会变,但是效果就不太行了。
其次是日元,全球的避险货币。不过现在日元的避险属性有些松动,避险属性的得来源于长期超级宽松,但是现在加息后,质疑声逐渐也多起来。
再次是红利股,震荡调整中的避风港。不过现在很难说绝对便宜,因为全球股市的涨幅大都不错,表现不济也只是相对的,便宜也是相对的便宜,很难给到绝对的安心。
最后是债券,稳稳吃息的选择。不过现在的债券,略显尴尬,低利率的再降低好像也没有多大的空间;高利率的降息,万一要是汇率顶不住?
凡事没有绝对,不决可问相对
盘点一圈,貌似没有靠谱的避险资产了?
凡事没有绝对,遇事不决可问相对。
资金总是要有一个地方待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看似问题有很多,但是最终总能找到出路。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至于这路科学不科学,能走多长时间,其实也并没有数儿,先趟出来再说。
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可寻呢?其实是有的,拆解出上涨的原因,如果变化了不少,往往上涨就要结束了,除非有意外因素继续助推上涨。
即便大环境不好,哪里形成了资金共识,得到了资金合力,哪里就是避险资产。避险资产虽然有避险两个字,也并不妨碍有可能会被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