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历史连续11年正收益宝藏基# $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券A$ 一、问题解答
1. 基金经理及风格
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的基金经理是宋璐,自2016年7月起管理该基金,拥有超过13年金融从业经验,其中9年专注固收投资。她的投资风格以稳健为核心,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先通过宏观经济研判确定方向,再在中高等级信用债中精选标的,注重在安全边际内捕捉机会。其投资观念可概括为“小步慢跑”,强调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积累超额回报,避免激进操作。例如,2025年上半年她将组合久期从2.1年拉长至2.8年以捕捉利率下行机会,同时通过国债期货对冲风险,体现了动态调整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2. 国投瑞银固收投资经验
国投瑞银在固收领域积累深厚,拥有独立的信用研究体系,固收团队平均从业年限14年,研究员平均8年,覆盖全市场信用主体。公司近十年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排名行业前10%(8/70),历史上未发生信用踩雷事件。其投资框架融合了瑞银集团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市场特点,例如借鉴瑞银ESG评级体系优化城投债筛选,排除债务率超过300%的区域,从源头把控信用风险。这种系统化的投研能力,使得旗下固收产品在多轮市场周期中表现稳健,成为行业标杆。
3. 2025年分红次数
2025年8月11日公告的分红是该基金当年的第7次分红。根据基金合同,若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每10份可供分配利润≥0.05元,则次月实施分红,每年最多可分红12次。例如,2025年4月10日公告的分红是第4次,而9月10日公告的分红则是第8次,高频分红机制既体现了基金持续创造收益的能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4. 累计分红数据
截至2025年9月,该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分红99次,累计分红金额约1.70亿元。以A类份额为例,自成立至2025年8月累计单位净值达1.6925元,C类份额累计分红0.496元/份。近百次分红记录与超1.7亿元总额,印证了基金“连续11年正收益”的稳健底色,也反映了管理人对持有人权益的持续关注。
二、我的投资心得:与国投瑞银中高债的“长跑哲学”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与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基金的缘分始于对稳健理财的追求。最初吸引我的,是它“连续11年正收益”的亮眼成绩单,但真正让我坚定持有信心的,是其背后系统化的投资逻辑与人性化的产品设计。
(一)专业团队的“压舱石”效应
基金经理宋璐的投资风格让我尤为安心。她不追求短期暴利,而是通过扎实的信用研究和久期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累收益。例如,2022年股债双杀的极端行情中,她通过缩短久期、精选高评级城投债,仍实现了正收益,最大回撤长期低于1%。这种“稳如磐石”的表现,正是我这类保守型投资者最看重的。
国投瑞银的固收团队堪称“实力派”。独立的信用研究体系、近十年行业前10%的业绩排名,以及零踩雷的风控记录,都让我对其专业性充满信心。特别是他们将ESG理念融入投资决策,排除高风险区域城投债,这种负责任的投资态度,进一步加深了我的信任。
(二)高频分红的“现金流魔法”
基金每月一次的分红机制,对我来说是个意外之喜。2025年以来的8次分红,让我每月都能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既可以补充日常开支,也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享受复利增长。这种“落袋为安”的设计,在波动的市场中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例如,我会将每月的分红自动转入货币基金,用于支付物业费、水电费等固定支出,真正实现了“让钱为我工作”。
(三)动态调整的“智慧投资”
持有这只基金的两年间,我深刻体会到“慢即是快”的投资哲学。2024年四季度,当市场预期利率上行时,宋璐经理及时缩短久期,避免了净值大幅波动;而在2025年上半年利率下行周期中,她又果断拉长久期,为组合争取到了更高的票息收益。这种精准的择时能力,让我明白专业投资并非简单的“买入持有”,而是需要动态调整的艺术。
(四)长期主义的价值回归
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这只基金成为我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它近3年7.57%的涨幅虽不耀眼,却在熊市中提供了避风港,在牛市中为权益投资提供了弹药。我曾在2024年三季度将部分权益基金收益转入该债基,不仅锁定了利润,还在2025年一季度股市回调时,用债基的稳定收益补仓低估的科技股,实现了资产的再平衡。
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基金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款理财产品,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投资伙伴。它让我明白,稳健不等于保守,专业不等于晦涩,长期主义不等于被动等待。在未来的投资旅程中,我会继续用这只基金作为“定海神针”,在波动的市场中稳步前行,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