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幕。
为期5天的展会吸引了全球28国3000余家展商,同期举办10场高端论坛、近300场专题活动,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实现首秀,其中400余项“五极”(极大、极小、极轻、极智、极精)成果,以及1项CIIF特别大奖、10项CIIF大奖和12个领域专业奖同步揭晓。展会集中展现了全球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既呈现前沿科技成果,也体现中国工业经济的韧性与体系创新活力。截至14时,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国,较上届增长11%;全网曝光量23.14亿,同比增幅超71%。展商数、展览面积、观展人次及影响力均创历史新高,凸显工博会的品牌号召力。
**智造转型升级,生态协同共进**
三大特展之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集中展示C919关键结构件、“爱达魔都号”动力系统模型、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大国重器”。这些成果源于1500项产业基础攻坚项目的支撑,彰显了中国坚守实体经济、攻坚核心技术的战略定力。上海电气则通过展示新中国首台6000千瓦汽轮机的精密齿轮测量仪、万吨水压机主泵活塞等老物件,回溯从无到有的自主创新历程;ABB的IRB1100机器人通过精准时序与力控,成功演奏《东方红》,实现千年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节卡机器人连续7年参展,除发布新机器人外,更借此整合产业链,构建创新生态。西门子带来近20款AI产品,其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配设备是生成式工业AI助手首次在中国试点;首次参展的兴邺材料智能追光发电系统,三天内获美韩巴等多国采购意向。2号馆“展王”海目星近千平米展台收获签单,同期“工业母机+百行万企”活动发布上海工业母机能力手册及供需清单,促成80余项合作,签约超30亿元。
**勾勒无界愿景,锚定新质方向**
展会成为观察未来工业的窗口,“具身智能”成关键方向。可控核聚变、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技术指向零碳未来;绿色甲醇、氢氨醇等载体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路径。数字孪生、AI算法与云平台构建工厂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英特尔机器人协同搬运系统已投入生产,交大智邦智能体机床AI实现加工路径自主规划,如同“工业界自动驾驶”系统。芯和半导体的Chiplet封装技术突破算力瓶颈,柴孚机器人展示全球首款≥5000kg重载机器人,打破负载极限;罗马尼亚工商联合会罗伯特以“CIIF海外推荐官”身份评价,工业机器人是展会亮点,中国科技成就令人瞩目。首次推出的“CIIF Talk工博日日谈”聚焦前沿话题,在线观看量近400万
#英伟达巨资押注OpenAI,能否引领AI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