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并购再迎政策红利。
近日,《广东省金融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兼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其中提到“积极探索联合港澳资本设立跨境整合兼并基金”等诸多举措。此前,深圳、上海等多地政府也已释放跨境并购的政策利好。
在政策东风与市场内生动力的共同作用下,跨境并购市场持续回暖,呈现出“标的选择更理性、并购模式更灵活、目标区域更多元”的新趋势。在这波涌动的“春潮”中,中资券商的综合服务能力正尝试勇立潮头。
跨境并购意愿显著增强
为了规范开展跨境整合兼并,《方案》提到,要积极探索联合港澳资本设立跨境整合兼并基金,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机制,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参与内地产业链整合兼并项目。支持企业在港澳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融资,开展产业链整合兼并。鼓励企业在跨境并购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支持银行机构为跨境并购提供汇率避险产品。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稳慎有序开展获取市场和资源等海外兼并。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深圳市、上海市、安徽省、昆明市等地出台的并购重组支持政策中,也都释放过相关利好。其中,深圳方面提到,要联通香港资本市场打通境内外并购资源;创新运用跨境资产转让、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银团贷款等工具,促进境内外企业有序开展双向并购整合,对企业通过跨境换股收购资产予以政策支持等。
上海也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以支持跨境并购融资;鼓励银行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支持银行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贷款金额可放宽至并购交易价款的80%,期限最长10年。
“‘并购六条’等一系列央地政策,聚焦贷款资金供给、外汇等宏观层面,给市场提供更为灵活的政策指引,为企业通过跨境并购获取关键技术、布局全球市场、完善供应链提供了战略方向以及资金政策支持。”北京市长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科律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陈科观察到,由于政策引导效应明显,市场热情已明显提升。相较此前,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也更多地参与了跨境并购市场。
据Wind统计,自2024年10月初至今,中国企业共披露了182起出境并购事件,总金额为1772.47亿元。其中,2025年内披露了142起,总规模为1568.54亿元,同比翻倍。从并购主体来看,上市公司无疑扮演了主力军作用。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逐步稳定、中外政策沟通持续推进,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意愿显著增强,尤其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通过并购获取技术、品牌与海外渠道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选择。”中信建投证券并购业务有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企并购呈现更多新趋势
近期,中金公司并购业务有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当前中企跨境并购已呈现多种新趋势。首先,中企跨境投资并购回归理性,基于产业升级或业务布局逻辑去强链、补链,着重关注具备战略价值的优质标的。整体而言,中企更偏好具备独特优势的“小而美”标的,在获取独特技术或市场优势的前提下,积极降低交易敏感程度和潜在监管风险。其次,除了传统的控股权收购模式,中企出境并购的模式更加灵活,设立合资公司、联合财务投资人共同收购、少数股权战略投资、新建绿地项目等多元化路径频频出现。最后,中企出海并购的目标区域也呈现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获得了更多关注,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重要的出海目的地。
纵观“9·24”行情以来落地的几起跨境并购案例,比如恒而达收购德国SMS公司、雅克科技收购韩国SK化学子公司、凌云光收购丹麦JAI公司、至正股份收购半导体引线框架供应商AAMI公司股权……无一不体现出标的资产对收购方的业务发展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展望未来,上述中金公司并购业务有关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出海进行国际业务布局、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需求预计会愈发强烈,叠加多项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的政策持续推出,上市公司出境并购交易有望保持热度。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受访投行人士的认同。
中资券商跨境并购能力仍需加强
跨境并购不断升温,也为券商带来了业绩增量。在上述提及的跨境并购案例中,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均担纲了财务顾问角色。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并购业务负责人陈洁表示,中资企业在出境并购过程中时常面临复杂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以及各种类型的交易对方,往往因不熟悉当地资本市场规则、对当地政策不了解或不理解交易对方作风而无法快速作出反应以及准确的判断,在面对交易对方时容易陷入被动。
她指出,如何与交易对方建立平等对话、尽可能在保证自身利益、符合境内外监管规则、完成内部决策流程的情况下顺利推进并购交易,是在跨境并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据了解,多家券商正在抢抓跨境并购带来的业务机遇。比如,中金公司表示,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尤其在推荐优质标的、研判潜在交易风险和处置方式等领域贡献重要价值;中信建投则在今年上半年加强了跨境业务团队建设,安排人员赴香港并购组挂职交流,推进港股及跨境项目开发。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达成跨境复杂交易的能力,仍是不少中资券商的短板。
中信建投并购业务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成功运作跨境并购,券商需应对不同国家的监管环境、反垄断审查等复杂问题,这对券商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企已经开始从简单的“走出去”迈向更深层次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中资券商需持续加强满足中企“走出去”的业务需求,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并购、融资等服务。
他认为,境内证券公司需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吸纳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与境外律所、投行等机构建立合作网络,强化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跨境并购的交易能力与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