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使命
我不是预测大师,而是系统管理者。我的目标是依靠纪律和系统,平稳穿越市场周期,实现长期增值。本手册是我对抗市场噪音和个人情绪的最高行动指南。
---
一、 核心配置:我的投资“压舱石”
这是我的资产组合的基石,正常情况下不做大的改动。
总原则:80%的进攻性资产 + 20% 的防御资产(随年龄变化逐渐改变慢慢降低风险资产,进攻类资产可以低不可以高)
各成分职责:
增长主力: 恒生科技、纳斯达克100
稳定护航: 美元债、政策性金融债
分散风险: 黄金(抗通胀)、石油(商品)、生物科技(行业)
增强收益: 中证1000指数增强
进攻类资产:恒生科技,纳斯达克100,科创创业50,中证1000指增,石油,生物科技
防御类资产:中债,美元债,黄金,石油,红利低波
---
二、 日常操作:如何买卖与调整
这是系统的引擎,确保组合不偏离航道。
1. 常规操作:定时定额
新资金投入: 每月收入严格按照 5(必须消费)3(投资储蓄)2(可选消费)的比例买入相应基金。
2. 自动调节:再平衡——系统的“自动驾驶仪”
预警(4%): 单个基金涨跌导致比例偏差超过4%时,可以小幅调整(调一半)。
强制(5%): 偏差超过5%时,必须在3天内卖高买低,恢复原比例。
防抖模式: 如果同一基金2个月内连续触发强制调整,接下来3个月它的触发线临时放宽到 6%,减少频繁操作。
3. 黄金机会:大跌时的“捡便宜”规则
当市场出现恐慌,同时满足以下≥2个 条件时,可动用少量现金额外加仓:
估值低: 市盈率处于历史很低位置(低于15%的时间)。
性价比高: 股票的收益回报远比债券利息高。
股债商三杀
每年不超过2次。
---
三、 风险控制:我的投资“安全网”
1. 个体仓位上限与下限:
为防范单一基金黑天鹅风险,通时兼顾风险分散与组合效率,本组合遵循“核心-卫星”架构,并对单一基金仓位进行严格约束:
上限: 任何单一基金的持仓比例永不得超过20%。
下限: 任何单一基金的持仓比例永不得低于3%。
核心基金(5-15%): 承担主要增长职责的宽基指数(如纳斯达克100、中证1000增强、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红利低波、中债、美债)。
卫星基金(3-10%): 用于分散风险或捕捉机会的行业/商品基金(如生物科技、黄金、石油)。
2. 心理准备:我能承受的波动
我清楚,在最坏的情况下,我的整个组合可能下跌 20%。我投入的都是长期不用的钱,能坦然接受。
2. 熔断机制:极端行情下的“暂停键”
触发: 当总资产从高点下跌 10% 时,系统“熔断”。
操作:
停止所有“卖出”操作。
我必须写一篇 《市场极端情况复盘》,并且暂停一个月手动操作。
3. 备用方案:当“道路”不通时
问题: 想买的QDII基金暂停申购了怎么办?
方案: 使用预先批准的“备选基金”临时替代:
恒生科技 → 港股通50ETF
纳斯达克100 → 广发全球精选 (270023)
---
四、 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有效率
1. 省钱技巧:
优先买卖 C类份额 或 持有满免赎回费的A类,节省手续费。
买QDII时,可分两天各买一半,平摊汇率波动风险。
2. 成本预算:
每年总手续费不能超过总资产的 0.5%。如果超了,明年就减少操作频率。
---
五、 心法修炼:如何成为无情的执行机器
1. 交易日志:
每次操作后,简单记录:
日期与操作:
当时心情: (1-5分,1=恐慌,5=贪婪)
市场氛围: 截图一条当时最吓人或最兴奋的新闻标题。
2. 季度回顾:
每个季度末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否完全按手册操作了?
哪一次操作让我最难受?为什么?
我有没有想过违背规则?
3. 手册升级:
想修改手册?没问题,但必须先把想法写下来,冷静7天之后再决定。绝不在市场大涨大跌时冲动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