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
听到这句话,股市、债市、商品等均做出了反应……
部分大V即时解读,失望之意溢于言表……
如果要我说,我选择相信!
其实,中国最大的基础社会阶层就是劳苦大众,而不是网络精英,不同阶层的人对未来的期望值的总和形成了社会信心。作为劳苦大众的一员,即使仅以自己的经历,也体会到中国近几十年来始终走在越级而上的路上。
幼时最早的记忆是没有饭吃,几块白水萝卜,几片辣椒皮,没有油星,没有放盐;晚上照明用松明子,冒出黑烟,早早就上床睡觉,一家几口挤在一张床上…父母天天到生产队上工,挣工分,年终决算,一个全劳力一天不到1毛钱,一年下来,除去口粮钱,倒欠生产队不少钱,俗称缺钱户。饥荒年,春夏季缺粮,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到处找野菜,至今还记得苦菜的味道。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荤腥,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基本上早中晚都是,所以直到现在,看见红薯就反胃。
上初中了,已经包产到户,有饭吃了,但穿衣还不丰盛,一件单衣基本上一年到头,不存在什么春夏秋冬之分。高中好一点,吃穿不愁,但仅限于吃饱穿暖。一个学期只回家一次,咸菜整罐带到学校,要分散吃一个学期,吃完了就吃白饭,也是那是知道饭原来真的是甜的。
大学第一个学期后,菜价开始上涨,荤菜从3毛涨到1块多,每月有十几块助学金,就依靠这个度日。毕业了,当老师,几十块钱一个月,生活逐渐好起来,每周加餐吃一次肉,平时都是萝卜白菜。工资逐渐上涨,几百块,开始陆续有邻居出门务工,每年春节那叫一个光鲜,讲外面的故事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一来二去,觉得教书没啥意思,辞职,外出打工,工资终于上了千元级别。
教书十年,一无所有,打工十年,开始买房,还贷,买车,装修……大概2010年左右吧,政府说,要实现10年内工资翻翻,当时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但事实就是,没到十年,大概六、七年吧,工资真的翻翻了,还有多。
回想起来,每次喊口号,都觉得是吹牛,但事实是,每次都真的实现了。房、车、还贷、激娃,过程不易,但后面没几年时间,存款也开始突破百万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有钱买股票、买基金,说资产配置,考虑未来如何养老,都是拜时代所赐,是中国国运的馈赠。
这一次,我仍然选择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说的好像不是投资,其实说的就是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