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点成铁底了?
从ETF的买入情况说起。
先说数据,
上周五暴跌,ETF被净买入超400亿。
周一反弹,ETF又被净买入120亿。
这里的买入,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买入,指的是净申购。净申购ETF的资金,通常是长线资金。
比如国家队前两年的抄底,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来的。
而400亿的净买入是什么概念呢?
ETF每日的净买入或卖出,一般在100亿以内。
因此,400亿是个非常高的水平。上一次出现这个情况,还是2025年4月7日到8日——在国家队的带领下,净买入超1000亿。平均一天500多亿。
不过这回没国家队(根据基金三季报,3300点以上,国家队几乎无动作),单靠市场资金,就净买入了400亿,赶上了国家队的托底力度
再换个角度说,要是每天都买入400亿,250个交易日下去,一年就是10万亿。
你要知道,2020年牛市及前夕,外资大举买入,也就买了2万亿。
国家队前两年拼命抄底,也不过抄底了1万亿。
总之,在这次股市大跌中,确实出现了海量的抄底资金。它们的规模远超你的想象。
所以你要接受一个现实——
别说3300、3500了,就算3700、3800,都会有天量资金跳出来抄底。
倒不一定是股市有多大魅力,主要是外面1%~2%年利率的存款、理财、债券和房屋租金,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当然,这里的400亿是包括了买港股的ETF,主要就是港股科技。
昨天阿里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截止今天,港股科技股的三季报基本都发完了。
我也都看了。这里也给大家简单说下港股科技股的估值在什么水平。
从低到高是这样的:
(1)10倍左右PE是电商平台的估值。阿里、拼多多和京东,都在这个水准。
电商的护城河相对较浅,所以给的估值相对最低。
至于外卖大战,已经明确缓和。我这里给的估值,也是按照缓和后的利润测算的。
阿里因为在云计算,即AI方面有一定比例营收,且增长较快,所以给了些额外估值,但是并不多。市场对它电商板块的估值还是在10倍PE的水平。
小一点的电商平台,估值只会更低。比如唯品会,这公司已经负增长了。市场只能给到8倍的PE,但公司的综合股息率已经接近10%。
(2)15倍PE是游戏股的估值。网易就在这个水平。
(3)20倍PE是社交平台的估值。腾讯就在这个水平。
因为社交的护城河确实要高一些,网络效应更显著,给的估值也是最高档。
个别公司偏社交,比如快手。但市场没那么乐观,是按照偏电商平台给的估值,大约在10~15倍。
至于其他公司。
百度属于搜索,也搞AI,理论上应该对标谷歌。谷歌也是这两天最红的公司。
但很无奈,百度抠抠搜搜分红少,搜索业务反被AI冲击,AI业务先发后至、迄今没啥优势,给的是5~10倍PE(你没看错,考虑账面巨额现金后,就是5倍)。
小米属于消费电子,市场给的PE不到20倍(15~20倍是传统手机业务的定价,20倍是汽车业务的定价)。
总之,当下这个位置,港股科技股的整体估值,就在10~20倍PE。
而A股和美股科技股的估值在什么水平?一个在50倍,一个在30倍。
如果AI泡沫破裂,港股科技股也会受到冲击。这是资金面和情绪面的必然。
但问题是,就港股科技股的这个估值,也没咋计入AI啊
所以在港股连续回调后,咱投的组合上周重新开始加仓了。截图如下。只可惜这周一就暴力反弹了。
组合主要是通过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买入港股科技股。
这个指数咱之前给大家分析过,相较于恒生科技,更偏互联网平台和芯片,不含汽车医药家电,走势就是要比恒生科技指数强。
而昨天全A被净买入最多的一只股票ETF,正是这只。说明很多朋友是真听劝
其实,港股科技只是我拎出来的一个代表。
这波牛市从3000到4000,A股科技股和小盘股的估值确实涨得比较夸张,让人有些看不懂。
但剩下的行业,要么涨幅有限(如消费),要么上涨也只是修复了估值(如港股科技、银行),并不夸张。
总之,当下股市的风险真没你想的那么高。
最后回答标题:
股市是随机游走的,3800点也不是什么铁底。我更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但有一点是相对肯定的:
3800点越往下跌,抄底的资金会越多,股市的投资价值会越确定。
报下格指2.00,投资机会依然为B+(投资机会从好到差为S、A、B、C、D)。
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