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建成,计划2026年实现小批量装车,2027年进入量产阶段,新能源汽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长期来看,全固态电池产业链或迎来多方利好。
多重利好支撑
技术瓶颈突破: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引入碘离子调控技术,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构建了自适应“流沙式”界面,解决了固-固接触不稳定的核心难题。
政策支持:珠海市等地已出台专项产业行动方案,明确2025-2030年固态电池发展的技术路线图,聚焦关键材料、中试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拓展。国家层面已将全固态电池纳入重点研发计划,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产业链重塑: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或重塑现有动力电池产业链,有望催生一批新的行业领军企业。材料端,碘化锂、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等关键材料已实现技术突破和产能规划;设备端,干法电极等专用生产设备已研发成功并获得订单,相关设备商有望迎来新机遇;BMS领域,国内主流电池厂和车企已公布明确的量产和装车时间表。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或将突破1000km,充电效率与低温性能亦有望同步优化。叠加轻量化优势,整车成本结构或进一步改善,推动固态电池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普及。根据《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72亿元。此外,eVTOL飞行器、无人机等对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需求,或使固态电池成为首选方案。部分企业已布局相关领域,预计2027年后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综上,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加速,正催化新一轮电动化创新周期,未来3-5年固态电池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空间。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A(OTCFUND|016067)$$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C(OTCFUND|01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