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再度上演,今天(21日)A股震荡走低,沪指失守3900点,创业板跌超3%,锂矿股领跌,算力硬件产业链全线下挫,锂矿股领跌。港股走低,恒生指数跌2.07%,恒生科技指数跌3.11%,科技股集体下挫大市承压明显。商品多数下跌,碳酸锂期货跌停,债市全线下跌。
隔夜美股市场同样也是哀鸿遍野,上演大逆转,标普500指数一度较日高跌超3%,纳指收跌超2%,和标普均创两个月新低。英伟达盘中涨超5%后转跌,领跌科技七巨头。比特币一度跌超7%、七个月来首次跌破8.7万美元。黄金回落,原油收创一周新低(数据来源:Wind)。
本周全球风险资产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美国非农数据强劲,打压降息预期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四公布被延迟的9月非农报告,9月非农就业报告虽然整体稳健,但并未给美联储12月的利率决策提供明确方向,降息概率仅小幅上升至35%。值得注意的是,10月和11月报告将一并于12月16日发布,意味着9月报告是美联储在12月9–10日会议前能看到的最后一份就业报告,这可能让12月的决策变得更加困难。
2、市场面临流动性危机 叠加地缘政治担忧扰动
美股和黄金的齐跌就展示出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当其他资产走弱,投资者需要一个更安全的去处来停放资金时,他们通常会转向黄金,但最近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这说明,短期内,由于投资者寻求流动性,黄金的走势与其他风险资产同步了,出现了一起下跌的画面。
3、对科技担忧升温 避险情绪飙升
特别是在美股市场,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估值过高的担忧加剧,即使部分公司财报亮眼,也未能缓解市场对AI驱动涨势持久性的疑虑。
后市观点
短期市场波动放大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历史上面临关键整数关口多数时候多空分歧都会加剧,尤其临近年底,部分机构资金达成全年考核后可能存在阶段性降仓的诉求,使得指数在部分整数关口表现都会相对反复;另一方面截止三季度公募在本轮行情主线的科技板块持仓已有40%,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该话题讨论热度较高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畏高情绪,从而卖出科技,叠加部分科技公司三季报表现低于预期,也加大了科技主线的下行波动。
就海外因素影响来说,在目前经济和就业压力背景下,如果美股大幅下跌,美联储大概率仍需降息维持稳定,因此我们判断当前美股以及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也大概率是短期的,对于AI泡沫论的担忧大概率也是阶段性的。
整体来说,我们认为A股市场在未来几个月的基本面、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环境均仍处于相对友好状态,关键的验证节点或在明年一季度之后。我们延续对A股市场相对积极的判断,短期或跟随海外流动性预期波动,可以围绕下一年的景气延续/改善方向进行布局,尤其在近期风格再平衡之后科技、军工、医药以及港股等方向的短期性价比获得进一步提升。
投顾有话说
A股历史上几次著名的牛市都伴随着频繁的急跌。2007年牛市中共出现8次单日跌幅超过3%的调整,平均每1.5个月一次。2015年牛市节奏更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5次单日跌幅超过3%的调整,平均每2个月一次(数据来源:Wind)。
看似可怕的牛市暴跌,对后面的行情其实有积极的作用。
比如,可以降低市场温度,为后续上涨蓄能。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适当的回调能够释放风险,让市场回归理性。急速上涨后的暴跌如同高速行驶中的点刹,确保行情不会失控。
以及完成筹码交换,提升市场健康度。牛市暴跌促使获利盘与新进场资金完成交换,为下一轮上涨夯实基础。
最后,这样的大跌也无疑对我们自己是一个警醒,提醒我们关注账户风险,加强风控。持续的上涨容易让投资者忽视风险,暴跌则是一剂清醒剂,促使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就像我们最近反复和大家强调的,投资策略应当从积极进攻转化为攻守平衡,才更有利于享受接下来的行情。
所以,面对今天这样的大跌,还是应保持冷静,理性应对。市场总是在寻找方向,当迷雾散去,新的投资机会或许也将随之浮现。
$中欧超级股票全明星$ $中欧潜力全明星$
中欧财富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