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外市场这么火,你是不是也心动了,想跟着买点海外基金?

但一出手就发现,好多QDII基金居然都“限购”了,抢手得跟周杰伦演唱会门票似的。更夸张的是,有些能在股市里直接买卖的QDII-ETF,价格居然比它本身的价值还高出一大截——这就是“溢价”。

今天,咱们就来把“限购”和“溢价”这两件事聊明白。
一、QDII基金为啥要限购?关键在“外汇额度”
你可以把国家给基金公司的外汇额度,想象成你每月固定的零花钱。就算你看上的东西再多,预算就这么多,超支是不行的。
QDII基金也一样,它们用来投资海外市场的美元额度,是由外管局统一分配的。额度就这么多,想买的人太多,自然就只能限购。
那国家为啥要控制这个“钱袋子”呢?
主要有两大考虑:
1. 保护国家的“钱袋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国家的重要家底。如果资金无节制地涌向海外,就像蓄水池开了个大口子,储备消耗太快会引发风险。
2.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把钱挪到国外,国内股市、债市可能因资金撤离而剧烈波动。这就好比一个房间里的人都同时冲向一个门,很容易造成踩踏。
二、场内“溢价”是怎么来的?这可能是坑!
“场内溢价”说白了就是,你在券商APP里像买股票一样买基金时,支付的价格比这只基金真正的价值(净值)要高。0.1/1.8
举个例子:
一只基金本身只值1.8元,但现在市场上大家你争我抢,把交易价格炒到了1.9元。这多出来的0.1元,就是6.7%的溢价。意味着你从买入的那一刻起,就白白多花了5.55%的成本。
那为什么这个“冤大头”价格会一直存在?
按理说,这种套利机会会被市场迅速填平:聪明资金会在场外按净值申购便宜份额,然后冲到场内高价卖出赚差价,价格自然就被打下来了。
但QDII基金的症结在于——没额度了!
场外申购的通道被“锁死”,便宜的份额进不来。这就好比平衡价格的水管被掐住了,场内的价格就只能被狂热情绪推着往上涨。
因此,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来了:
如果一只基金的溢价率已经很高(比如超过5%乃至更高),那你就要万分警惕了。这多出来的溢价部分,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基金公司获得新额度,重新打开申购,场内外价格会迅速拉平。
此时,你高价买入的份额,溢价部分会瞬间“蒸发”,直接导致亏损。
总结一下:
QDII限购,归根结底是“想出去的钱”多于“能出去的额度”。物以稀为贵,于是场内就出现了抢购和溢价。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看透热闹背后的门道。投资,看懂再下手,远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