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组合管理中,持仓集中度与分散度的把握始终是核心议题。我们的实践表明,这一决策需要与宏观周期强度动态结合,其核心逻辑在于平衡"减少犯错"与"避免踏空"这两大关键目标。
如果在宏观景气偏弱、中观层面缺乏明确主线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策略是适度提高优质标的的集中度。这一决策基于两个重要考量:首先,弱宏观背景下,真正具备持续景气度的赛道本就稀缺;其次,投资团队的研究精力有限,将资源集中于经过严格验证的高确定性机会,能够有效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
这一逻辑在近期市场中已得到充分验证。以有色金属板块的抱团现象为例,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供需格局良好的细分品种成为市场稀缺的配置方向。同样,在化工领域,投资者也显著加大了在特定细分赛道上的持仓集中度。这些现象本质上都是市场对有限景气机会的自然选择,体现了资金在弱市环境下的理性配置行为。
反之,如果经济进入强复苏阶段,特别是出现中等或高强度的补库行情时,我们的策略则需要相应调整。这一时期,多数行业的景气度都将得到改善,投资机会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特征。如果此时仍过度集中于单一板块,将很容易错失其他领域涌现的投资机会。
回顾2021年的市场表现,这一逻辑得到了体现。在全面复苏的市场环境中,适度的分散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捕捉各行业轮动带来的投资机遇。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持仓集中度的调整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这要求我们既要对宏观周期变化保持敏锐的感知,也要对各个细分行业的景气度进行密切跟踪。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深度"与"广度"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过度的集中可能增加组合波动,而过度的分散则可能稀释收益。
#基金经理说#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石油化工股关注度飙升,投资机会几何?#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涉及的市场观点仅代表发表时的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的表现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投资者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特征,听取销售机构的适当性意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础上,谨慎投资。请投资者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