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沪指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创近十年新高。然而,市场并未因此陷入狂欢,反而弥漫着更深的忐忑。
回望A股三十余年,指数多数时间在4000点以下运行,真正站稳的只有两次:2007年(史诗级牛市,突破6000点)和2015年(杠杆牛市)。
当市场再次来到这一关键点位。此刻,投资者的内心仿佛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一边是“高处不胜寒”的阵阵凉意;另一边是“踏空焦虑”的熊熊烈火。这种矛盾的心理着实磨人心智。究竟该如何抉择?是该恐惧,还是该贪婪?答案或许不在非此即彼的情绪中,而在于拨开迷雾,进行一场冷静的“灵魂三问”。
第一问 4000点,真的“高”吗?
判断高不高,不能只看点位,更要看其“含金量”。此4000点,非彼4000。经过多年的发展,A股市场的体量、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结构等都已今非昔比。

1.资金结构:从“杠杆疯牛”到“长钱慢牛”
本轮行情与2015年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结构。2015年由伞形信托、等高杠杆资金推动,行情来得快,去得也猛。而当前市场由社保、保险、外资等长线资金主导。
同时,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占2015年高位的一半左右,杠杆率显著降低,市场基础更为稳固。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18日
2.行业内核:从“周期为王”到“科技引领”
行业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07年以“铁公基”等传统行业为主。2025年,科技行业(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力设备及生物医药)在沪指中的市值占比从2015年的约11%大幅提升至28%,指数上涨更多由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技术创新驱动。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18日
3.估值与盈利:根基更扎实
与A股前两次突破4000点相比,当前A股总市值已经翻倍式增长至123万亿,市场深度和广度今非昔比。与此同时主要指数市盈率水平也明显低于过往4000点时的水平,叠加处于低位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A股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更为突出。
更重要的是盈利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全A非金融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93%,远优于2015年同期-13.70%,也高于2007年同期的1.02%。显示本轮行情有更坚实的业绩基础。

资料来源:Wind
第二问 踏空,真的无法承受吗?
“怕踏空”往往比“恐高”更具杀伤力,因为它容易让人在情绪驱动下做出冲动的决策。
1.市场从不缺机会
华尔街有句老话:“市场总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股市不是一趟开了就再也赶不上的列车。即使是长牛行情,中间也必有回调。试图精准抄底逃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熟的投资者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确”,而非“精确的错误”。
2.踏空源于“仓位焦虑”
害怕踏空的人,往往是仓位较轻或过早卖出的人。但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保住本金永远是第一要务。在没有明确机会时,持有现金也是一种积极的防守。
3.宁可错过,不可做错
因害怕踏空而盲目追高,可能导致严重的本金亏损。相比之下,错过一段行情,只是少赚,本金仍在。少赚的遗憾,远比亏钱的痛苦更容易承受。
第三问 如何超越“恐高”与“踏空”?
站在4000点的十字路口,无论是“恐高”还是“怕踏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反应。但是与其被情绪左右,不如回归策略,主动应对。
1审视持仓,而非猜测市场
停止追问“市场会怎么走”,转而问自己:“我的持仓是否健康?”。通过均衡配置(价值与成长、大盘与小盘、不同行业),有效降低组合波动。
2拥抱“哑铃式”配置策略
将你的资金分成三部分:
一端是“压舱石”:配置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它们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增强抗跌性。
另一端是“进攻矛”:用部分资金,参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成长性的核心赛道(如AI、新能源、高端制造等)。
中间部分,留足现金: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它不仅是防守的盾,也是未来机会来临时出击的“王牌”。
3坚持定投,平滑成本与心态
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定投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它能帮你克服“高位不敢买、低位不敢卖”的人性弱点,让投资回归纪律。
最后,投资的核心,是对价值的认知,而非对点位的猜测。当我们无法预知风向时,能做的,是调整自己的船帆。
回归本源,审视你的资产,优化配置,坚守纪律。无论市场走向何方,让我们的投资“从从容容”。
文章来源:牛基投资社
$广发多因子混合(OTCFUND|002943)$$广发量化多因子混合A(OTCFUND|005225)$$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A(OTCFUND|013179)$$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C(OTCFUND|013180)$$广发中证光伏产业指数A(OTCFUND|012364)$$广发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OTCFUND|012365)$$广发中证稀有金属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9874)$$广发中证稀有金属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875)$$广发成长启航混合A(OTCFUND|018835)$$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OTCFUND|018836)$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投资策略原理,基金定期投资策略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