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AI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很热烈,以下是近期一些比较重磅的人物或机构的操作或观点,供大家参考。
1、有不少人将现在AI的火热比作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认真比较之后,我觉得现在和过去有所不同。一是有无业绩。此次主导AI的是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型科技公司,它们有着稳定的基础业务和现金流,而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公司多是业绩亏损、靠概念进行融资生存。二是从结果来看,互联网泡沫之后,坚持下来的公司成为当今的科技巨头,因为泡沫意味着破灭,同样意味着未来的繁荣。

2、软银集团近日清仓英伟达,将资金用于加码其“ALL IN AI”战略,包括与OpenAI的合作及建设代号为“Stargate”的超大算力中心。可见,此次并非看空AI,而是“资产腾挪”、“高位再配置”,为未来AI应用层与算力生态投入做准备。
3、11月13日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认为AI产业结构正从不健康的“正金字塔”转变为健康的“倒金字塔”,即最底层的芯片厂商不管赚多少钱,芯片之上的模型要产生10倍的价值,基于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要创造100倍的价值。也就是说AI正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在提升效率和创造利润。
4、电影《大空头》主角原型、曾精准预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投资大佬——Michael Burry,指责美国科技巨头偷偷增加算力芯片的折旧时间,从而减少大规模投资对利润表的影响。不过也辟谣称,媒体报道的“9.12亿美元做空英伟达和AI大牛股Palantir”严重夸大,其真实投入仅有920万美元。
5、根据最新披露,伯克希尔在第三季度出手买入美国大型科技股谷歌,买入将近1785万股,对应季末市值约为43亿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在第三季度买入最多的标的,也是唯一新增持股。谷歌和英伟达,一个是AI软件龙头,一个是AI硬件龙头。可见,伯克希尔也看好AI未来的应用。

6、根据最新披露,桥水基金三季度大幅减持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多只科技股,对英伟达持股从二季度末723万股降至251万股,减持比例达65.3%。桥水还减持了亚马逊、字母表以及Meta等科技公司的股票,其中对字母表股票的减持幅度也超过50%。
整体来看,目前对于泡沫的担忧主要集中在AI上游硬件方面,涉及到芯片、数据中心、算力等,而AI下游应用方面依然是投资机构看好的方向。在这种结构性过热的背景下,我的组合中持有的芯片ETF最近调整比较多,就暂且不加仓了,毕竟已经调整不少了,减仓时机已过;持有的港股互联网ETF属于AI应用层面,调整过后可能会择机加仓。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5209)$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2863)$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8125)$
$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OTCFUND|00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