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之际,电池板块凭借多重逻辑的驱动,持续表现较好。那么,如何看待电池板块的后市机会呢?
动力电池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顶层设计。据报道,11月12日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透露,我国将编制“十五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引。此外,还将扩大应用场景,支持换电模式创新和车网互动试点。同时,我国还将研究建立动力电池碳管理政策体系。
临近年底,新能源车的销量有升温趋势,其中一个催化剂是,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改为减半征收,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购车成本提升,使得一些消费者加快了购车节奏。
据 CNESA 数据,前十个月累计装机保持 36%的高速增长,11月锂电池排产环比持续提升。购置税政策调整,有望刺激购车需求,年底动力电池需求有望维持高位。
在政策、产业进展的驱动下,固态电池的风口已至,商业化落地为期不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
在新兴应用场景,对成本不敏感,但对安全性和能力密度的要求更高的高端电动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都被视作是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
电动车方面,固态电池的续航能力有望达到1000公里以上,充电时间缩短至10多分钟,有望缓解“里程焦虑”,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
人形机器人方面,11月5日,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不仅外形酷似人类,还拥有像人一样思考的“大脑”,引发了市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IRON为行业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能够实现极致轻量化(重量降低 30%、电量提升 30%),安全性也很高,固态电池的落地应用得到了验证。马斯克透露,计划今年底展示飞行汽车原型,他还宣布明年一季度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年底实现年产100万台。
储能行业的大发展,也为电池产业打造了第二增长曲线,市场普遍看好储能需求周期带来的锂电新一轮上行周期。
近日“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为行业创造了新的政策机遇期。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配套的储能产业也在迅速跟进。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约为290GWh,远期2030年有望达到1.17TWh,增长潜力巨大。国产储能产业链具备明显优势,电芯、储能系统环节全球份额持续提升。
信达证券指出,锂电历史上大级别周期均由需求周期推动,预计2025-2027年是全球能源转型驱动的储能周期。
总的来看,固态电池正在加速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有望重塑能源利用及存储格局,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之一。这一背景下,万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成为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该产品跟踪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是投资者布局电池产业链的较好工具。
$万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发起式A(OTCFUND|018379)$
$万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发起式C(OTCFUND|018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