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咱们介绍恒生指数。恒生指数也是宽基指数,代表的是港股市场。
咱先简要介绍一下港股市场。早在19世纪,香港就有了股票交易。香港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在1891年就成立了。在接下来的发展历程中,香港的证券交易市场不断扩大,经历了四家交易所并存的 “四会时代”,并于1986年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2000年,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形成现在的香港交易所。
历经百年风雨,港股市场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世界上成熟的证券市场之一。恒生指数是1969年11月24日推出的,而上海证券交易所20年后才成立。现如今,港股市场已经成为大陆企业融资的重要阵地。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共2568家,占港股上市企业总数的81%。对于投资者来说,港股市场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投资机会。
恒生指数作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最重要指标,是了解港股市场的最佳入口。恒生指数(代码:HSI)是香港恒生指数公司开发的, 我们可以直接上官网来查询相关信息恒生指数公司首页。
选股范围及方式
恒生指数从港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中选取成分股,也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以及外国企业。但是,恒生指数的选股范围不包括第二上市公司(于其他海外交易所为主要上市地的公司,其香港的股份名称结尾有[S]标志;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股票名称结尾有[B]标志)以及股票名称以[P]结尾的特专科技公司。
恒生指数根据流通市值、换手率等因素,选取市值大且成交活跃的公司。指数成分股选取时还考虑了行业均衡,做到指数对行业的覆盖性和代表性。这是恒生指数与中证全指等全市场宽基指数不同的方面之一。目的是充分体现不同行业的特征,包括上市公司数目及市值分布,使每个行业的市值覆盖率均不低于50%。
另外,选股还会考虑财务表现(如盈利)。
指数编制规则
恒生指数是成分股指数,即用固定数量的股票来反映整体市场的特点。这一点与深证成指一致,但与我们熟悉的上证综指和中证全指不同。
随着港股数量的不断增加,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也在不断扩充。1964年,恒生指数推出之时,其成分股为30只。1969年,成分股的数量增加到33只。2007年,港交所宣布恒生指数的成分股进一步增加到最多50只。2021年,港交所宣布将其成分股进一步增加到最多100只。截至2025年10月,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已达到88只。
恒生指数的计算也是采用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不过,恒生指数还对每只股票的权重进行了限制。第一,规定每只股票纳入的权重上限为8%,从而避免单只股票对指数的影响过大。外国公司股票的权重上限则为4%,且外国公司的总权重不超过10%。第二,指数将保留至少20只香港公司的股票。
恒生指数每季度调仓一次,每年的3、6、9、12月进行调仓。
对于新上市的股票,满足指数在市值、流通性、财务和行业分布等方面的要求,上市后3个月可纳入指数。其中,恒生指数还推出了快速纳入机制。如果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市值进入市场的前10%,可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纳入指数。如紫金黄金国际就是通过快速纳入机制进入指数的。
指数的代表性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恒生指数的总市值接近32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66.29%。结合指数的选股规则看,恒生指数是一个对行业代表性较强、成分股总体质量较高的蓝筹股指数。

从上市公司来源区域看,恒生指数成分股中26.59%为香港企业,而其余大约3/4的企业都是内地企业。原因是,港股的上市门槛比A股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到港股上市。毫不夸张地说,港股市场已经成为A股的扩展阵地。能够在机构为主的成熟市场站稳脚跟,也反映出内地企业的经营能力。官方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和反映内地在港上市企业情况的恒生国企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99,相关程度极高。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占比最大的是非必需消费行业,其次是金融业、地产建筑业。同时,科技、医疗、消费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占比。总体上看,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日趋均衡,与以往集中于金融行业的局面有了很大改变。官方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和反映科技行业的恒生科技指数的相关系数是0.96,也是高度相关的。
在前十大权重股中,金融行业占到5席,分别是汇丰控股、建设银行、友邦保险、工商银行和香港交易所,科技行业占到4席,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和美团,还有一家是中国移动。
综合起来看,今天的恒生指数更像是反映内地经济发展的指数,尤其是科技行业的指数。
指数历史走势
恒生指数的基日是1964 年7月31日,基值是100点。截至2025年11月17日,恒生指数全收益(总股息累计指数)为94378.11点,61年间上涨了943倍,年化收益约23%。
我们观察一下进入21世纪后,恒生指数的牛熊走势情况。

进入21世纪后,恒生指数经历了5轮大的熊-牛周期,每个周期平均5年左右。
第一个熊-牛周期:从2003年4月的8331.87点到2007年10月的31958.41点,4年半的时间里上涨了276.87%,年化涨幅为32.62%;接下来开始下跌,2009年3月,到达最低点10676.29点,1年半的时间里下跌了61.79%。
第二个熊-牛周期:从2009年3月的10676.29点到2010年11月的24988.57点,1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107.12%,年化涨幅为55.06%;接下来开始下跌,2011年10月,到达最低点16170.35点,11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22.57%。
第三个熊-牛周期:从2011年10月的16170.35点到2015年5月的28588.52点,3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74.77%,年化涨幅为17.25%;接下来开始下跌,2016年2月,到达最低点18278.8点,9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31.75%。
第四个熊-牛周期:从2016年2月的18278.8点到2018年1月的33484.08点,1年零11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79.52%,年化涨幅为35.12%;接下来开始大幅震荡,2022年10月,下跌到最低点14597.31点,4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54.90%。
第五个熊-牛周期:从2022年10月的14597.31点开始上涨,持续至今,3年多的时间内上涨了67.01%,年化涨幅为18.78%。这波行情后续如何,我们尚不清楚。
指数历史估值
我们根据官方网站提供的历史估值数据,绘制了近30年的市盈率走势图,并进行了数据的分析。

分析发现,恒生指数市盈率的最小值是7.61,出现在2009年2月;最大值是27.88,出现在1999年12月;均值是13.78,中位数是13.07。
在2008年以前,指数市盈率总体偏高,均值在16左右;2008年以后,市盈率出现下降,均值在12左右,大部分时间都在12以下。
低市盈率与恒生指数成分股以金融地产为主的情况有关。但是,2021年后,大量科技股纳入恒生指数,而科技股的市盈率一般较高,大部分时间都在20倍市盈率以上。以后,恒生指数的市盈率进一步抬升的可能性较大。
当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为13.17,处于正常位置,既不高估也不低估。
总结
恒生指数是代表香港股市的宽基指数。该指数成立时间较长,编制规则较为成熟,对市场整体及行业分布的代表性较强。
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中,内地企业占比较高,其中科技类企业不断增加,该指数现已成为代表内地科技发展的有效指标之一。
由于港股市场的投资人以国外机构为主,且投资工具丰富,其估值低于A股。但恒生指数的波动性较大,投资难度较大。
建议通过基金形式进行投资,南方、汇添富、大成等基金公司均发行了跟踪恒生指数的基金,我们可以选择买入。
从历史走势看,当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估值处于正常位置,既不高估、也不低估,并不是投资的最佳时期。如有投资,建议用长期闲置资金小金额分批定投且长期持有。
#恒生指数##创作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