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iFinD数据,截至2025年11月12日,券商合计发债1.6万亿元,同比增长62.34%。其中证券公司债占主导地位,规模达9607.8亿元。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规模显著增长,主要受市场环境、政策引导和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驱动。
规模增长的核心原因
业务扩张需求强劲:2025年A股市场交投活跃,资本消耗型的业务规模增长加快,推高了券商对资金的需求。
融资成本处于低位: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较低,有效降低了券商的发债成本。在低利率环境下,券商倾向于发行新债券来偿还到期的旧债,以此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整体的利息负担。
政策引导:五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的公告,债市“科技板”的落地为券商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Wind数据显示,5月7日至11月12日期间,已有45家券商成功发行了58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达789.7亿元。
股权融资放缓的替代选择:在监管倡导证券公司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新路的背景下,券商的定增、配股等再融资进程有所放缓,发债融资或成为多数券商补充资本的首选方式。
科创债成为新焦点
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以支持长期限债券发行。Wind数据显示,2025年5月7日至11月6日,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占年内总发行规模的81%。此外,科创债募集的资金有明确的用途导向,必须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从市场实践看,资金主要流向了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前沿“硬科技”领域,与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东吴证券表示,券商积极布局科创债业务,有助于实现从“单一节点”到“全链条生态”的业务拓展,打造新的盈利增长曲线。整体而言,科创债业务的复杂性将倒逼券商持续升级核心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造专业化壁垒,以构筑竞争优势。
综上,预计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券商重资本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券商发债行为将保持活跃。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鹏华丰顺债券C(OTCFUND|022477)$$鹏华丰顺债券A(OTCFUND|01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