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此同时还释放了未来货币政策的新信号。一起来看看报告中的重点信息吧~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有望达成
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金融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以及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展望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认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发力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畅通利率传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还以四篇专栏文章的形式强调了部分内容。其中提出,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不能一味追求金融总量高速增长,更多的是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这些指标往往更为全面、合理,这也对应了此前央行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中的表态;此外还提到,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尤其是关注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等重要的利率比价关系等。
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对于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此次报告也作出部署,其中提出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关数据显示,9月末,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已接近4万亿元。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后续央行将持续优化并用好支持科技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此次报告重点聚焦经济形势判断、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等方面,随着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