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12),港药经历一段时间沉寂后再度上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早盘一度上涨超3%!(数据来源:choice,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亦不代表基金表现)
业绩方面,某成分股三季度业绩点燃市场热度。公司单季度实现总收入1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劲增41%,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该公司表示,营业收入预计增长的调整主要得益于旗下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在欧洲和全球其他重要市场的持续扩张。(注:仅为资讯介绍,不代表任何个股投资建议)
【2026年展望:创新主旋律,出海与商保破局】
中金公司指出,创新出海趋势明确,药品先行器械等同样可期。药审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在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多边加持下,国产创新药已逐渐从跟随时代走向FIC/BIC创新。中国创新药陆续进入国际舞台。分子设计优化、创新疗法探索加快,丰富临床资源和积极政策导向共同推动国产新药临床进展及相关数据读出。
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由“引进模仿”转向“创新输出”。目前海外授权license out和new co等形式是当前创新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创新药进入2.0时代。产品不断具备国际竞争力,并陆续开始进军国际舞台,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由“引进模仿”转向“创新输出”。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H1中国药企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达到408亿美元,同比增长96%;国产分子创新强、性价比高,授权交易中临床早期产品占比逐年增加;TOP MNC对国产创新关注度提升,中国企业现已成为TOP MNC的第二大项目来源地。展望2026年,中金认为新型药物的临床数据读出和创新药企的BD合作依旧是板块重要的催化剂。

内需偏弱逐步好转,商保突破带来支付矛盾缓和。2023年开始的医疗反腐经历1年集中整治,2024年进入常态化,中金认为2025年对行业影响逐步缓和;反内卷相关政策的提出,在生物医药行业也在药品集采层面有所体现,第一批仿制药集采的价格锚点有所松动,不再唯低价是取。多元支付体系的尝试,商业保险的呼声不断。政策冲击区域缓和,内需短期偏弱但在好转。
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优化创新品种支付能力。2025年由医保局牵头,推动商保创新药目录的申报,有望统筹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其是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保障需求的重要环节。在医保基础上补充发展商保,有利于具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高价创新药落地,打造“保基本”和“支持创新”的平衡,实现支付端协同。创新药也可通过商保应用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增加临床渗透,提升潜在市场价值空间。经历几年耕耘,国内品种商业化放量,并有望受益于支付端政策改革。
哑铃策略2026年同样适用,科技进取+传统防守。一方面,看好医疗科技进取属性。除创新药的突破与国际化外,AI+医疗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大模型应用普及化阶段,算法算力优化加速AI在各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发展迅速,AI+医疗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也需看到传统板块的防守属性。在国企改革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下,医药国企公司也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周期。(来源:中金20251108《2026年展望生物医药》)
【三季度回顾:创新药链表现突出】
东海证券指出,创新药业绩表现持续突出。创新药板块在多个创新品种上市后快速放量,BD交易频繁,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持续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下,行业整体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
2025Q1-Q3,创新药板块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合计80.12亿元,同比增长23.34%;归母净利润合计-40.89亿元(同比收窄16.42%)。2025Q3创新药板块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合计31.54亿元,同比增长33.59% ,环比增长23.75% ;归母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收窄22.96%,环比收窄26.01%)。

(来源:东海证券20251111《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三季报业绩综述》)
【持有小贴士】
市场波动是常态,尤其是在高成长、高弹性的创新药板块。近期创新药走势震荡不一定是恐慌的信号,而是重新审视价值、理性布局的契机。
本轮创新药行情周期级别可能偏长,长期持有或许是能够穿越短期波动的良方。具体而言:
如果您是已有持仓的投资者且仓位可控,指数波动、大众恐慌时不必急于杀跌,而是可考虑分批加仓以摊薄成本。但若仓位已较高或对波动敏感,则不必急于操作,避免因情绪化交易放大风险。核心原则是:用闲置资金参与,确保能承受行业固有的高波动特性。
如果您之前未有持仓,回调则可提供更合理的介入窗口。行业正处三重拐点:盈利层面(龙头从亏损转向持续盈利)、成长层面(临床研发数量全球第一+出海爆发)、政策层面(商保支付改革)。
但操作上需注意三点:一是采用分步建仓策略,避免一次性投入;二是投资周期不宜设定太短,以消化短期波动;三是严格使用闲钱投资,确保不影响日常生活。历史经验表明,创新药的成长收益往往需要时间兑现,耐心是重要前提。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欢迎关注$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1030)$$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031)$!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OTCFUND|470888)$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C(OTCFUND|017873)$
$汇添富全球医疗混合(QDII)人民币(OTCFUND|004877)$
$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1826)$
$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1827)$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以上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由国证指数有限公司(“国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国证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国证对于标的指数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适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不因标的指数的任何延迟、缺失或错误对任何人承担责任(无论是否存在过失)。国证对于跟踪标的指数的产品不作任何担保、背书、销售或推广,国证不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目标ETF的联接基金的表现不能保证会与目标指数和目标ETF表现完全一致。以上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定期定额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但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的标的指数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2020-2024)的涨幅分别为88.80%、-21.59%、-25.60%、-22.80%、-10.50%。
#汇财友道##特斯拉拟建新厂生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钙钛矿电池获重要进展 发展前景看好吗?##消费赛道复苏预期升温!该如何布局?##科技小登大揭秘##科技热点摊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