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证综指又摸到了4000点,很多人都在喊“牛市回来了”,但仔细看看盘面就会发现,这轮行情和十年前那波普涨完全不一样——现在市场里科技股涨得热火朝天,传统行业却冷冷清清,分化得厉害。这时候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来了:四季度到底该追科技还是抱红利?其实从量化数据和历史规律看,红利板块可能才是当下更稳妥的选择。
首先从行情表现来看,尽管今年是科技股的牛市,但是红利板块并没有落后,反而紧紧跟随市场节奏一同上涨,尤其是弹性更大的港股红利板块。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11月10日,标普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涨幅达到了28.95%,这不仅大幅跑赢了国内同类中证红利指数的5.94%,也跑赢了国内主流宽基上证指数以及沪深300的23.17%和22.89%,更是跑赢了海外的标普500指数的16.42%的涨幅,表明了红利,尤其是港股红利的出色行情表现。

那么四季度红利的市场表现将会如何呢?过去20年数据显示,三季度领涨风格在四季度继续领涨的概率仅25%,近四年均出现风格回归现象。以申万六大风格指数划分,周期、科技、消费等板块的季节性轮动特征显著,四季度往往成为风格再平衡的关键窗口。而今年三季度科技板块大幅上涨后,“科技指数/顺周期指数”比价从二季度末的80%分位数飙升至100%分位数,流动性过度集聚于科技领域。极端分化后均值回归动力增强,顺周期及低估值板块的修复需求迫切。
的确,眼下在风格切换与市场结构变化的双重背景下,红利板块的相对优势持续强化。首先是红利的高股息对于长期资金的吸引力。银行等典型红利股股息率回升至4.2%-4.3%,对险资等追求稳定收益的机构吸引力显著提升。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红利资产成为债券的有效替代品。另外,当前市场日均换手率下降,容错率降低,红利板块凭借低波动、高分红特性,成为规避风险的首选方向。尤其在科技板块融资盘受限的背景下,红利资产的稳定性优势进一步凸显。最新的公司分红情况也说明了红利板块在近期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截至10月31日,A股市场已有103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度的各类分红预案,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现金分红总额预计高达7349亿元,其中有89家公司的分红规模超过10亿元。
最后,从数据上来看,最近一周各个板块的ETF产品中,港股红利也以3.62%的平均涨跌幅领跑全市,反而是TMT,医药板块的回调幅度较深。

说了这么多,那么应该如何布局这个赛道呢?我更加偏向于规模更大的产品,毕竟这意味着流动性更好,跟踪误差可能也会小一点。所以我最近就发现了$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这个布局港股红利的产品,发现AC份额叠加上场内ETF份额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元大关,这在港股红利中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一只了吧。而且持有结构也很合理,机构资金不少,看来散户和机构都在通过这基来布局港股红利。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选它,我觉得还是业绩这个硬实力说话。对比了一下它和其他同类红利竞品,其在近一周,近一月的具有一定优势,而在近半年,近一年这种长期维度上更是优势明显,拉开A股主流红利产品一大截。例如$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I(OTCFUND|021056)$最近一周的涨幅为1.73%,而摩根同期则为3.16%,拉长时间线,近一年看摩根的年收益率达到了28.02%,而南方仅为10%不到,差距更加明显。而且它创新高的能力并没有被较大的规模受影响,年内62次创新高的记录在红利基里面也是很难得的。

现在市场环境这么复杂,到底该怎么选?其实很简单——“遇事不决看红利”。这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数据、有逻辑支撑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去猜科技股明天会不会涨,不如把一部分仓位配置到红利板块,既能享受稳定的分红收益,又能降低组合波动,何乐而不为呢?
$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6129)$$国泰上证国企红利ETF联接C(OTCFUND|021702)$$工银深证红利ETF联接C(OTCFUND|006724)$$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联接C(OTCFUND|008115)$$创金合信红利量化选股股票C(OTCFUND|021573)$$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C(OTCFUND|007606)$$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867)$
#工信部: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两部门: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大消费板块逆市拉升!行情能否持续?##科技小登大揭秘##科技热点摊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