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从基金公司的角度而言,FOF今年起已经进入了布局的黄金阶段,虽然新发规模是一个季度不如一个季度,但这三季度发行数量没有减少,各家都还是相对积极的。

当然,现在的FOF发行力度肯定跟不上2021年,彼时养老目标基金正在讲一个万亿的故事,随后大家发现客户申购不及预期,FOF的发行一度预冷。尤其是第一年Y份额的销售爆冷后,很多头部公司直接把Y份额的营销费用砍光了。
好消息是,近三个季度,FOF的规模还是稳步上涨的。

笔者也写过几篇文章《基金投顾是FOF的照妖镜——兼论基金投顾为什么做不起来》《留给FOF基金经理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并非看空FOF业务,其实大家可以看看,近两年FOF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今年很多FOF的业绩做得相当出彩,回撤还比普通A股基金更低,那么为什么FOF仍然没人买呢?
首先,我认为FOF业务当下还有不少空间,因为你发现FOF是市场上为数不多可以投资海外资产和商品期货的品种,能买纳指能买黄金,可以说,FOF是真正可以实现多元资产配置的战略性品种。
如果你还是纠结FOF的业绩怎么做,能不能做得比主动更好,那说明你完全没搞清楚FOF的“战略性价值”——多元资产配置工具。
卖FOF,或者其他资管产品,大家总喜欢谈论业绩,谈论排名,但业绩是很容易被证伪的,而工具的稀缺性才是销售的根本。
近两年,上量的产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去明星基金经理化、贝塔化。
比如短债,去年非常火,但估计你叫得出来名字的基金经理也没几个。
比如ETF,如果指数基金经理换了,会影响你投资吗?当然没人关心。
比如今年火爆的工具型产品,大家也是基金经理名字记不住,只能记得产品投向的是什么细分行业。
一切都指向了贝塔,指向了工具,指向了策略。
每一代投资者都比上一轮的投资者更加聪明,所以只有把产品做得透明、可解释性强,客户才会认可。
所以当有基金公司的领导问销售部门,为什么我们产品业绩已经做到前20%了,还是卖不出去?销售部门表示:我也没办法啊,因为前面还有前5%甚至前3%的产品。
以下是今年以来,业绩第一的FOF的份额变动情况:

跑赢沪深300指数快50个百分点,还被赎回了快1亿份。整个产品规模堪堪1亿出头。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那有人要说了,民工,你这个是一年持有期的产品,开放式的产品肯定好很多。
好,那我们看今年排名第二的产品,开放式的FOF。


C份额涨了2000万规模,A份额涨了1.4亿,加起来涨了1.6亿规模!
这……真是可喜可贺,可歌可泣。
FOF这个品类,业绩做得好就能上规模这个规律,是完全失效的,因为FOF的规模只取决于一个因素:渠道。
对于渠道而言,FOF的战略性意义也是在于投资范围较大,所以一定要从工具的角度去理解FOF,我之前可能对FOF有一些不成熟的偏见,我可以道歉,从工具的角度看,FOF还存在一些生命力和可能性。
但,这个日子也快结束了,因为三个更大的威胁来了。
一曰银行理财。银行理财做多资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比如在本号评论区出现过多次的袁尧总,就是银行做多资产的领导。
二曰基金投顾。24年各类海外投顾,今年各种重仓黄金的多资产投顾,都非常亮眼,而且你买了还有人时不时给你按摩,比FOF还透明。
三曰二级债基。二级债基已经可以投部分股票ETF和自家权益基金了,未来如果放开投跨境ETF和商品期货,那FOF可以洗洗睡了。
为什么说这三个是威胁,难道就不能和FOF和平共处、平稳发展吗?
民工认为,核心就是两大因素:
第一,从收益风险特征上看,银行渠道当前销售最多的FOF,基本都是稳健型的,本质上就是固收+,上述三种品类都不缺这个形态,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
第二,FOF的清算效率太差,体验差,现在的基民,恨不得每天看收益,FOF的收益还是延后一天的,而且申购赎回不方便,到账慢。更何况,现在FOF新批文最低持有三个月,这就彻底锁死了流动性,你去持营一个持有三个月的FOF,还不如持营一个持有三个月的二级债基。
那又有人要说了,民工,那不是还有新的形态ETF-FOF吗?这个品类在场内有没有可能大发展?
其实类似体验的ETF-LOF早就有了,也没听说在场内成交量有多大。这里我就不截图了,因为实在太难看了,数据太过于丑陋。
更关键的是,玩场内的都是高风险偏好的股民,你让他去买一个以持仓分散、平滑收益为特点的品种?这客户需求也对不上啊!
从销售端看,FOF也存在一定的倒量行为(新发打开后直接跑一半),这是银行渠道的特点导致的,留存率跟不上(和产品形态无关)。卖私行大客户吧,大客户也看不上,因为私募的工具太多了,你要做什么多空量化CTA策略都能给你整出来,FOF这种产品形态在私募面前就是弟中弟。
当然,二级债基的变化没那么快,基金投顾牌照还未试点转常规,这都为FOF的发展争取来一线生机。但最终大家还是要拼刺刀直面竞争的,你不可能永远吃广义财政大锅饭。
如果FOF的产品形态未来能做更多优化,还是有希望卷土重来的。
其实私下说,本身喜欢买高波动行业主题基金但自我认知又比较低的客户,让他们买FOF是保护他们,从这个角度看,我还是非常支持FOF大发展的,因为客户真能少亏钱。我相信FOF未来会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是求求大家别再卖什么短期业绩了,真正为客户讲清楚多元资产配置的逻辑和意义,才能形成有效的负债端(参考《QDII基金短暂退潮,但多元资产配置越来越重要》)。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客户来这个市场玩,并不是以挣钱为目的的。
不过亏了钱,却得到了情绪价值,学习到了知识,也值了。
最后做个投票,今年以来你们买基金挣钱了吗?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反内卷重大进展?光伏板块持续活跃# #A股低开高走!国际资本看好中国资产# #科技小登大揭秘#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创作扶持计划# #“马”字辈股大涨!“玄学炒股”又来A股?#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亚马逊签下OpenAI千亿算力大单# #HBM4定价超预期!存储芯片迎超级周期#
$博时恒乐债券C(OTCFUND|014847)$ $景顺长城稳健回报混合C(OTCFUND|001407)$ $永赢稳健增强债券C(OTCFUND|014089)$ $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02112)$ $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C(OTCFUND|018957)$ $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B(OTCFUND|110018)$ $招商安荣混合A(OTCFUND|002776)$ $富国亚洲收益债券(QDII)人民币A(OTCFUND|008367)$ $东财瑞利债券C(OTCFUND|018445)$ $华泰保兴安悦债券C(OTCFUND|020741)$